國內碳交易開張3》碳權交易有助企業減碳?專家剖析2大難題,碳交所怎麼回應?

加入收藏

現階段的碳權交易機制「缺乏價格訊號」、「流動性不足」,這兩大問題難以促進企業自主減碳

現階段碳權交易機制有兩大問題:「缺乏價格訊號」、「流動性不足」。(圖片來源:iStock)

當碳有價時代來臨,碳費、碳權已經成為企業減碳重要推力。國內碳權交易平台10月上線,但碳權經過交易或拍賣,移轉僅限一次的限制引發外界質疑,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直言,現階段的碳權交易機制「缺乏價格訊號」、「流動性不足」,這2大問題難以促進企業自主減碳。

此篇為訂閱會員
限定內容
深入解析全球新能源和碳市場脈動,掌握產業趨勢的關鍵視角。
立即加入 RECCESSARY,解鎖完整文章與更多專屬內容,與淨零轉型同行。
立即加入會員,開啟你的國際視野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