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碳權交易機制有兩大問題:「缺乏價格訊號」、「流動性不足」。(圖片來源:iStock)
當碳有價時代來臨,碳費、碳權已經成為企業減碳重要推力。國內碳權交易平台10月上線,但碳權經過交易或拍賣,移轉僅限一次的限制引發外界質疑,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直言,現階段的碳權交易機制「缺乏價格訊號」、「流動性不足」,這2大問題難以促進企業自主減碳。
現階段碳權交易機制有兩大問題:「缺乏價格訊號」、「流動性不足」。(圖片來源:iStock)
當碳有價時代來臨,碳費、碳權已經成為企業減碳重要推力。國內碳權交易平台10月上線,但碳權經過交易或拍賣,移轉僅限一次的限制引發外界質疑,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直言,現階段的碳權交易機制「缺乏價格訊號」、「流動性不足」,這2大問題難以促進企業自主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