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碳權合作夥伴持續擴張,19日與泰國簽署協議。(圖片來源:iStock)
新加坡加速碳市場布局,碳權合作夥伴持續擴張。繼今年4月分別與秘魯、智利簽署合作協議後,19日新加坡再度攜手泰國,在《巴黎協定》第6條框架下簽署碳權合作協議。這是新加坡首次與東協國家締結此類協議,不僅確保高品質碳權供應,也規劃將未來5%的資金投入泰國氣候調適項目。
星泰合作高品質碳權專案,5%收益投入泰國永續治理
第9屆新加坡區域商務論壇(SRBF)19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深入探討亞洲綠色環境、經濟與未來商務最新趨勢,也標誌新加坡與泰國建交60週年重要里程碑。透過星泰新協議,兩國期望引導資金用於釋放泰國減排潛力,並推進各自氣候目標。
未來碳權開發商能透過《巴黎協定》第6條框架,在泰國開發符合規則的高品質碳權專案,並用於抵扣新加坡碳稅5%、遵守「國家自定貢獻」 (NDC),以及「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等國際標準。
《巴黎協定》第6.2條確立各國可透過雙邊或多邊協議轉讓減碳成果(ITMO),為避免重複計算,未來泰國需報告轉讓予新加坡的碳權額度,另一方面,新加坡也承諾,將相當於碳權收益的5%資金,用於泰國永續森林管理、防洪設施跟水資源等氣候調適作為。
為支持全球排放量淨減少,新加坡也承諾,依本次合作協議授權並經對應調整的碳權中,2%將在首次發行後立即註銷,這些碳權將不得再出售、交易,或計入NDC的減排目標。
新加坡人力部部長陳詩龍(右)與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西翁(左)。(圖片來源:新加坡商業聯合會)
兩國攜手推動高誠信碳市場,涵蓋林業、潔淨能源與交通
新加坡設定每年利用碳權抵銷250萬噸碳排放的目標。在此之前,星國已與巴拉圭、巴布亞新幾內亞、迦納、不丹、秘魯、智利和盧安達7國簽署類似協議。並與越南、柬埔寨、寮國、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5國簽署MOU。
新加坡與泰國期望透過此次協議,在泰國當地社區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廢棄物管理、提高能源效率,並減少環境污染,帶來實質成效。
新加坡人力部長、貿工部能源與科技主管陳詩龍表示,此次合作展現雙方在釋放氣候融資與推動高誠信碳權市場的共同承諾,涵蓋林業、潔淨能源與零碳交通等領域,預期將帶來環境、經濟與社會的正面影響。他也表示,東協綠色經濟潛力龐大,每年可創造高達3,000億美元收入。
東南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具備發展碳市場的優勢,加上區域電網現代化進程加速,將成為推動區域經濟成長的重要助力。不過,實際的碳權授權流程,以及根據《實施協議》核定合格碳排放額度的方法,仍待後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