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新加坡淨零3》新加坡領頭東協電網!進口澳洲、印尼綠電,跨國電力交易有什麼挑戰?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iStock)

新加坡計劃到2035年進口至6GW低碳電力。(圖片來源:iStock)

2025年是新加坡獨立60週年,地狹人稠的新加坡,95%電力仰賴天然氣進口,為達成國家減碳目標,透過投入低碳技術與國際合作來實現氣候目標,成為東南亞地區減碳的先行者。

《RECCESSARY》日前參加新加坡「2025再生能源市場亞洲研討會」(REM Asia),深度了解新加坡在資料中心減碳、推動東協電網的進程,並推出「借鏡新加坡淨零」系列專題報導,掌握新加坡邁向淨零的關鍵做法。

東協各國的再生能源、低碳能源需求逐漸增加,國與國相互串聯的「東協電網」正成為區域電力整合與多邊貿易的關鍵,期望可以共享風光水力等再生能源。今年在新加坡的REM Asia研討會上,專家指出東協電網推動過程仍有許多挑戰,面臨融資取得、綠電認證及缺乏實務操作標準3大關卡。

新加坡擴大綠電進口,帶動區域能源整合

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EMA)2024年9月宣布將提高星國電力進口目標,計劃到2035年進口至6GW(百萬瓩)低碳電力,將占全國總供電量約3分之1。 

EMA市場與系統部助理執行長劉新偉(Xin Wei Low)表示,過去由於國內發電成本較低、遠距離輸電成本高,跨境電力交易並不普及;然而隨著綠電需求增加,情況出現轉變,並非所有國家都有足夠且多樣化的天然再生能源資源,能有效減碳,維持電網穩定性。

劉新偉點出,為了讓東南亞各國達成氣候目標,必須跨國分享能源,平衡風能、水力和太陽能等不同來源的再生能源。

目前新加坡積極投入跨國電網,正與印尼、寮國、柬埔寨、越南、澳洲等國商議大型進口電力專案,包含太陽能、水力、風力等,總計 5~6 GW,部分專案將於2028或2030年供電。早在2022年新加坡首次經過馬來西亞、泰國,從寮國進口電力,冬季期間輸電量從100MW(千瓩)增加到200MW;馬來西亞也試驗性向新加坡輸入50MW電力,未來盼逐步擴大。

新加坡去年設立未來能源基金,已投入50億新元今年度再加碼50億元,更已設立相關電力公司,劉新偉認為,這顯示新加坡對進口低碳電力的重視。

 
此篇為訂閱會員
限定內容
深入解析全球新能源和碳市場脈動,掌握產業趨勢的關鍵視角。
立即加入 RECCESSARY,解鎖完整文章與更多專屬內容,與淨零轉型同行。
立即加入會員,開啟你的國際視野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