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東協10國的電網還為完全成形。(圖片來源:iStock)
新加坡成功透過「寮泰馬新電力整合計畫」(LTMS-PIP)取得寮國綠電後,20日宣布計畫的第二階段將擴展規模,預計從馬來西亞進口額外的100MW(千瓩)電力。令各界意外的是,這次新增的電力不一定是再生能源,凸顯即便有電網串聯,跨國綠電採購仍有挑戰,在各國競爭有限的綠電資源下,東協電網(APG)能否成形仍是未知數。
挑戰1:各國競逐綠電資源
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發現,進口電力計畫的第二階段相關訊息不多,因此進一步詢問後才知道,馬來西亞的電力將透過自身混雜灰電的電網輸電,也就表示電力來源並非只有再生能源,讓跨國電網提升綠電交易的美意打了折扣。
以燃煤發電為主的馬來西亞恐怕無法像寮國一樣輕易出口再生能源,有分析認為,在全球競相實現脫碳的前提下,東協電網是取得其他國家綠電的工具,但也可能開啟綠電零和遊戲的大門。
今年7月,新加坡從寮國進口綠電的展延計畫出現阻礙,據傳是泰國及馬來西亞因為輸電及購買量與新加坡出現分歧;去年12月,泰國時任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更直接表明,不會允許寮國電力經由泰國電網輸往新加坡,因為泰國自己也想買寮國綠電。
挑戰2:電網基建待更新
除了資源爭奪,再生能源基礎建設不足也是一大挑戰,尤其是電網的投資。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2026年至2030年間,每年應投入210億美元(約新台幣6,779億元)進行電網更新,對東協國家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報告指出,如果各國國內的電網沒有更新,目前電力交易最多只有300MW,無法滿足東協國家擴大合作的需求。
對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在2022年更新共享輸電系統,以容納1,000MW的電力,而馬來西亞與泰國也在考慮跟進改善兩國間的電力基礎建設。
資料來源:The Straits Time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