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加坡擬發展地下農畜 促進糧食安全與資源永續

EN

新加坡正在落實「30·30願景」(30 by 30)倡議以降低對進口食品的依賴,在氣候變遷之下確保糧食安全,計劃打造可同時進行農耕及畜牧的設施,並使用創新技術在地下進行畜牧。

新加坡部分農場採用室內LED照明和循環水養殖系統,產量比傳統農場多出10至15倍。(圖片來源:新加坡食品局「30·30願景」)

新加坡高達90%食品來自其他國家,因此在2019年宣布該倡議,目標是建立農產品的自產能力,以期在2030年前可滿足全國30%的營養需求。這項目標也包含在「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並將有助於打造更強韌的糧食未來。

為了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並呼應聯合國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新加坡政府在2021年啟動2030年綠色發展藍圖,推出綠能轉型、重新規劃城市與交通、綠色建築等多項措施。

新加坡僅1%耕地 農糧業創新勢在必行

根據30·30願景,新加坡計劃打造可以同時進行農業和畜牧業的設施,以解決糧食生產土地缺乏的問題。例如種植不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並利用創新技術在地下進行畜牧,以確保適合生產的生態系統。這些設施將具備各種技術,協助永續能源消耗,例如安裝太陽能板。

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在其網站上指出,「由於新加坡僅有1%的土地用於農業耕作,而且存在許多競爭性土地需求,因此農產品業在未來幾年需要大幅提升生產力。」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長顏金勇表示,該國約有50%的食用魚及蔬菜可滿足適當的澱粉及蛋白質需求。他補充說,部分資源是從世界各地進口,以確保供應鏈保持彈性。

顏金勇談到,「30·30願景是要確保糧食安全和永續的資源供應。同時,我們也會儲藏關鍵食品,以確保我們擁有正常的供應鏈。」他也承諾政府將繼續推動該倡議,以確保國家具有足夠資源可準備不同種類的食物,例如沙拉及麵食。

相關主題
星國研究揭電商漂綠手法 逾半產品模糊宣稱環境友善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