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星國研究揭電商漂綠手法 逾半產品模糊宣稱環境友善

EN

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 of Singapore, CCCS)16日公布一項有關電商「漂綠」(greenwashing)行為的研究報告,發現約有一半以上網路產品在缺乏具體細節下宣稱「環境友善」,而且約14%網路商品利用專門術語,使消費者難以理解或核實商品描述。

(圖片來源:Pixabay)

漂綠指的是企業誤導消費者,使其認為他們的產品或行為對環境友善,或具有比實際情況更大的環境效益。

共同參與研究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永續與治理中心(Centre for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研究員在報告中表示,他們審查了100間電商網站上的產品。

據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的新聞稿,「環境友善」、「生態友善」、「綠色」及「永續」等標示通常很模糊,而且容易誇大產品的實際環境效益。他們發現,審查商品中有51%宣稱「生態友善」,但缺乏支持細節或具體說明。

新加坡競爭委員會補充,「例如,有供應商聲稱其產品因含有10%再生材質因而『環境友善』,但如果行銷方式讓消費者以為該產品是100%再生材質製成,可能會造成誤導。」

利用專業術語混淆消費者的範例,包括幫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或EVA(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產品貼上「環境友善」標籤,儘管兩者都是以石油為主原料的塑料。

新加坡競爭委員會建議供應商在標示上具體明確,並提供任何正確及清楚的支持資訊,同時應避免「會暗示或傳達該產品的環境效益超出實際情況」的標示,也認為供應商可使用消費者更容易理解的文字描述,並解釋專業術語的含義。

該委員會表示,「為了因應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研究中發現的潛在漂綠問題,CCCS正在制定一套指引,為供應商提供更明確的規範,使其理解依照消費者保護法(Consumer Protection Act)可能構成不公平貿易的商品標示。」

相關主題
新加坡擬發展地下農畜 促進糧食安全與資源永續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