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能源週開展倒數!450家企業秀綠能、低碳技術,應對AI資料中心與節能挑戰

加入收藏

2025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將在29至3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攝影:莊閔茜)

2025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將於本月29至3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攝影:莊閔茜)

要實現淨零轉型,光靠太陽能與風電還不夠,各產業都需要更多元的能源解方。作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前重要活動,2025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將於10月29日至3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登場,展出最新綠能與減碳技術,不僅希望滿足企業減碳需求,也盼能因應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碳排日益攀升的挑戰。

燃料電池供應商Bloom Energy博隆亞太區副總裁貝肯(Adam Bacon)今(27日)於展前記者會指出,AI資料中心的碳排放量已超越航空業,占全球總碳排的2.5%至3.7%,顯示低碳電力供應的急迫性。

450家企業齊聚能源週,展示風光儲與多元低碳技術

今年國際智慧能源週與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集結450家國內外企業、近1,600個攤位,3天展期預計吸引2萬8千名參觀者。除了風光儲3大能源領域,氫能、小水力、地熱、海洋能等多元能源也是重點,現場將展示深度節能、循環經濟、智慧電網、低碳能源等先進技術。

能源週規模年年創新高。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面對國際供應鏈要求,以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碳關稅和企業RE100承諾,淨零觀念已從過去的「企業責任」轉變為「競爭力關鍵」。他強調,唯有透過綠色創新與積極減碳,企業才能掌握未來商業成功。

如何降低AI資料中心的耗電,也是今年能源展業者關注的焦點之一。隨著AI工作量每年成長約30%,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2030年資料中心用電將達945TWh(太瓦時),高盛則預估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將成長165%。貝肯指出,AI資料中心的碳排放已超越航空業,占全球碳排的2.5%至3.7%。

若要讓資料中心邁向淨零,貝肯提出6大策略:適切的創能技術組合、硬體能源效率最佳化、零碳電力備援、碳抵銷與負碳技術、循環能源與熱能再利用,以及完善的政策與憑證支持。

(攝影:莊閔茜)

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助力節能減碳,相關專案產值年年攀升。(攝影:莊閔茜)

從深度節能到表後儲能,企業智慧能源布局升級

企業對能源議題的關注持續升高。阿波羅電力總經理吳俊儀指出,企業面臨3大核心需求:能源供應是否穩定、電力成本,以及每度電的碳排量。隨著資料中心在台數量不斷增加,這些挑戰都需要積極克服。

不僅半導體與IT品牌,從日常生活用品、運動產品、飲料到醫療,甚至傳統塑膠產業,都逐漸對綠電有需求。風睿能源董事長林雍堯表示,許多國際客戶甚至直接跳過供應鏈,向台灣廠商詢問長期、穩定的綠電供應。他警告,「如果沒有足夠綠電,國際供應鏈可能會轉單,綠電比例低的企業,在融資跟市值評價上更處於不利地位。」

吳俊儀指出,綠電、儲能與數位化是台灣3大支柱,目標是打造一個穩定、可被檢視、可調度的智慧用電環境。他表示,「為了幫助企業減碳又省錢,表後儲能是關鍵,可透過時間電價、需量反應、電力交易商品以及降低契約容量等多元方式實現。」

他提到,阿波羅電力的表後儲能已獲得200MWh(百萬瓦時)訂單,客戶涵蓋冷鏈物流、記憶體大廠與紡織業,預計到2027年將提升至1,000MWh,進一步支援企業綠電與減碳目標。

看好深度節能商機,東元電機已成立能源服務事業部,專注推動深度節能。東元電機副總經理陳恆偉表示,公司過去主要銷售馬達、風機、水機、空調等動力系統,並參與資料中心建置;如今則透過ESCO深度節能提供低碳永續服務,並與3家銀行合作,利用綠色金融協助中小企業減少一次性的投資。

陳恆偉指出,深度節能方案可應用於百貨公司、醫院、商場、水庫及工廠等場域。他強調,每個場域的用電需求各異,即便是百貨公司,不同樓層的管路設計、人流、溫度、濕度與空氣品質要求都不同,只有充分理解這些差異,才能提出最佳客製化節能方案,助企業順利完成綠色轉型。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