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學生免受高溫侵襲,菲律賓政府今年將學期提前兩個月。(圖片來源:iStock)
菲律賓去年熱浪造成6百萬兒童失學,為因應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高溫,政府自今年起實施新學制,將學期提前2個月,並縮短每日上課時間,同時推出居家線上教學等配套措施,避免熱浪導致數百萬學童失學的噩夢重演。
熱浪高溫破紀錄,去年600萬學童受影響
菲律賓位處氣候危機前線,尚未進入氣溫最高的5月,以溫度及濕度作為標準的「酷熱指數」(heat index)已多次達到危險等級,首都馬尼拉甚至近半數學校被迫停課兩天。
菲律賓氣象局專家奧古斯丁(Wilmer Agustin)指出,聖嬰現象加劇異常高溫,預計2025年全年氣溫將持續處於高度警示或危險等級,尤其4月至5月的旱季,因降雨稀少更顯悶熱。
去年4月,菲律賓氣溫飆升至38.8℃,創下歷史新高,連續高溫迫使政府首次大範圍停課,全國約600萬名學生連續兩週無法上學。許多學校回報,教室缺乏空調,學生在酷熱環境下出現中暑、流鼻血等症狀,甚至有些得要住院治療。
菲律賓行人撐傘抵禦豔陽。(圖片來源:Wayne S. Grazio / Flickr)
政府縮短上課時間,規劃遠距教學配套
為避免熱浪危機在校園重演,菲律賓政府火速決定今年恢復舊校曆,也就是每年6月開學,翌年3月開始放暑假,並採取多項措施保障學童學習與安全。
新學制將每日上課時間縮減至4小時,避開中午高溫時段,減少學童外出風險。學校內部也增設供水站、至少2台壁掛式電扇,部分學校更導入熱反射屋頂並增聘校護。
此外,學生在家遠距上課的配套措施也在今年上路。由於去年熱浪期間僅3%的受影響學生能接受線上授課,因此政府要求學校必須提前準備紙本教材,讓學生的課業不中斷。
針對氣候調適、基礎設施和災難應變,菲律賓教育部規劃的預算約100億披索(約新台幣57億元),但實際上資金明顯不足,尤其連馬尼拉都有教室及師資短缺問題,使得部分公立學校教室得輪流使用,有些每週只有上課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