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菲律賓攜手碳科技公司 領先全球推動具主權性碳權

EN

菲律賓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Climate Change Commission)與馬哈利卡碳科技(Maharlika Carbon Technologies)24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自願性碳權(Voluntary carbon credits)及具主權性碳權(Sovereign carbon credits)。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圖片來源:Freepik)

開發中國家爭相競逐 成為第一個開賣主權性碳權國

菲律賓眾議院歲入委員會主席薩爾斯達(Joey Salceda)表示,菲律賓有機會成為首個能賣主權性碳權的國家。不過當地的煤炭發電廠裝置容量,在2年內增加近14%,且政府至今仍未給出淨零碳排目標,也引起外界擔憂。

根據合作備忘錄的內容,馬哈利卡碳科技將協助菲律賓政府,配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成立主責單位,以核證減排量(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 CER)及國際轉讓減緩成果(Internationally Transferred Mitigation Outcomes, ITMOs)進行碳權交易,其中也包括主權性碳權。

薩爾斯達表示,「簡言之,這是進入市場的基礎,開發中國家正在競逐,成為全球第一個開賣主權性碳權的國家,菲律賓不能缺席。」薩爾斯達還稱,總統小馬可仕自詡是「綠色總統」,如果菲律賓能成為碳權先驅,就會是莫大的成就,也能提供迫切需要的資金。

菲律賓碳權市場有潛力 議員喊話成為全球第一

薩爾斯達預測,菲律賓進入碳權交易市場,至少能帶來140億美元收益,包括增加收入以及提升氣候無害科技,以滿足菲律賓發展永續經濟所需。他表示,「近幾年,政府支持的碳權受到關注,有些人認為,有政府背書的減排來源更可靠;而在相關法規與刺激措施已經到位的情況下,菲律賓的目標應該是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第一。」

但在東協10個國家中,菲律賓是唯一一個沒有承諾淨零碳排時程的國家,且該國能源部統計,去(2022)年光是能源消耗就排放1.46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不但較前一年增加,就算菲律賓政府從2020年開始,不再批准燃煤電廠申請,但裝置容量在2年內還是增加近14%。

菲律賓當前能源結構,煤炭占比約44%,再生能源占29%,政府目標在2050年以前,將綠能占比拉高到50%,預計裝置容量需增加5萬2,826MW,也就是當前的6倍之多。

相關主題
菲國會智庫稱國家碳排相對低 質疑實施碳稅必要性
論壇/菲律賓煤炭與綠能的拉鋸戰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