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碳封存商機2》馬來西亞碳封存產業起飛,「碳定價」是關鍵!背後挑戰有哪些?

EN
加入收藏

碳定價被認為是促進馬來西亞碳封存的關鍵因素之一。(圖片來源:iStock)

身為產油大國的馬來西亞,過去透過碳封存技術增加石油採集賺取外匯,如今在全球邁向能源轉型的時刻,碳封存搖身成為備受關注的減碳技術,馬來西亞政府更已推出專法強化發展。《RECCESSARY》推出「大馬碳封存商機」專題系列報導,分析馬來西亞在該領域的優勢及挑戰,也整理其他國家先行者的現況,作為台灣未來發展參考及借鏡。

 

碳封存潛在商機龐大,跨國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預估,2030年起的10年內,東南亞地區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的產值上看50億至1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8億至2,997億元),而馬來西亞政府積極布局,企圖成為區域市場的領頭羊,但要成為產業樞紐仍有不少挑戰,產業專家有什麼建議?

1.   東西馬政策不同步

儘管馬來西亞國會通過碳封存專法,但過程被批評太過匆促,且截至2025年5月底,該法案因為還沒有獲得最高元首批准而遲遲無法推行。而且就算真的上路,法案也僅適用於西馬的馬來西亞半島,可能導致東、西馬法令自成一格,未來得面對法規對接的問題。

由於東馬砂拉越(Sarawak)在碳領域的發展較快,現有的土地碳封存規定於2022(Land (Carbon Storage) Rules, 2022)已有相關規定,且砂拉越政府早在2024年就啟動招標流程,為3個潛在開發地點尋找跨國投資,預計封存量為10億噸。

2.   成本高阻礙商業化

國際顧問公司埃士信(IHS Markit)曾針對馬來西亞指標性Kasawari計畫進行成本分析,結果顯示封存每噸二氧化碳的成本為326令吉(約新台幣2,292元)。該金額遠高於馬來西亞碳權交易所(BCX)的碳權價格。

根據公開資料,馬來西亞碳交所在4月交易的碳權價格最高為68令吉(新台幣478元),因此,除非企業願意付出較高成本減碳,否則目前CCUS技術在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力。

環團馬來西亞自然之友(Sahabat Alam Malaysia,SAM)也分別引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及牛津大學的研究指出,相較於大規模使用風能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CCS的成本較高、減排成效較差,加上CCS面臨技術瓶頸,未來成本下降的可能性很小。

此篇為訂閱會員
限定內容
深入解析全球新能源和碳市場脈動,掌握產業趨勢的關鍵視角。
立即加入 RECCESSARY,解鎖完整文章與更多專屬內容,與淨零轉型同行。
立即加入會員,開啟你的國際視野
菲律賓啟動規模最大綠能拍賣!釋出10GW容量、加速布局浮動式光電
大馬碳封存商機1》馬來西亞碳封存產值逾7兆,吸美、日、英跨海布局!如何幫難減排產業脫碳?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