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業範疇三排放占逾7成!從循環箱到制服回收,醫院淨零有什麼新招?

加入收藏

裕利醫療台灣總裁周志鴻

裕利醫療台灣總裁周志鴻在亞太永續博覽會「低碳醫療國際論壇」分享供應鏈減碳解方。(攝影:莊閔茜)

醫療業淨零挑戰不容小覷,其範疇三占比高達71%,涵蓋供應鏈、運輸與廢棄物管理,過去焚化或掩埋比例也高達85%。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今(12日)於亞太永續博覽會「低碳醫療國際論壇」表示,將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綠色醫療與深度節能。論壇同時聚焦循環箱、制服再利用與醫療塑膠回收,呼籲供應鏈與院所攜手發展高值化循環經濟,加速醫療業淨零。

台灣醫療碳排占4.6%,環境部從能耗、環保措施著手改善

根據國際健康無害組織(HCWH)統計,全球醫療部門每年排放碳量高達20億噸,相當於514座燃煤電廠年碳排,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4.4%,其中範疇一與範疇二僅占30%,大部分碳排來自供應鏈。

台灣醫療體系碳排也不可輕忽,占比達4.6%。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表示,將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綠色醫療、深度節能,以及環保措施協助。以慈濟體系6家醫院為例,節能設備汰換投資約1億178萬元,預計每年節電量可達每年1,087萬度,等於每年省下3,742萬元,2.8年即可回本,相關合作將於11月簽約。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目前已有136家醫療機構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涵蓋約8.4萬張病床。各醫院也開始動起來,例如雙和醫院2024年已回收醫療塑膠68.9噸,再利用率達11.85%;中國醫藥大學成立淨零綠色教育中心,台北醫學院2025年啟動醫療廢棄物循環研析計畫,新光醫院則設立數位化節能與碳管理師培訓課程。

衛福部醫事司專門委員郭威中表示,醫院在應對氣候變遷上扮演重要角色,期望透過下列3階段推動醫療院所淨零,包括提升永續認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與培養永續人員,以及永續獎項等鼓勵標竿醫院加入。

雙和醫院

目前全台已有136家醫療機構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約涵蓋8.4萬張病床。(圖片來源:雙和醫院)

醫院口罩、制服回收再利用,從設計源頭減碳

醫療院所減碳重點包括能源使用與供應鏈管理,廢棄物流管理同樣不可忽視。研究指出,85%醫療廢棄物屬無害廢棄物。裕利醫療台灣總裁周志鴻比較歐美與台灣現況,歐美每日每床廢棄物高達11公斤,台灣則呈逐年上升,2020年為3.2公斤,2023年增至4.13公斤,增幅達29%。

為減少廢棄物,裕利導入不同尺寸「循環箱」以降低紙材與垃圾量。周志鴻指出,裕利在亞洲13國設有81個物流中心,每日配送600萬箱醫藥品包裹,其中408萬箱為原裝、192萬箱為散裝。改用循環箱可減少391噸紙材、2,803噸碳排,目前更雙和醫院合作第一階段導入1.2萬個循環箱,每年取代100萬個紙箱,減少1,471噸碳排。

台灣也出現醫療廢棄物再利用案例。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許祥瑞指出,醫療塑膠能否回收,在產品設計源頭就已決定。塑膠分為熱固性與熱塑性,可經分選、高溫滅菌後分類為可資源化或不可資源化。例如已有企業在無塵室科技廠域、食品工廠等進行口罩回收,提高回收價值。

針對醫療體系面臨的淨零挑戰,馳綠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許佳鳴表示,市場缺乏「醫療廢棄物閉環回收」與「醫療高值化產品」解決方案,馳綠的做法是將醫療物料及周邊材料改質後回到供應鏈。

以雙和醫院合作為例,透過回收制服製成桌子、層架,導管與注射筒則轉變為醫師鞋、餵藥量杯、制服與健檢服。今年8月,馳綠也與運時通控合作,回收寶特瓶製成發泡綿,用於床墊、枕頭,未來有望應用在病床。

周志鴻指出,循環經濟關鍵在於高值化與耐用美觀,才能被市場接受。透過與國際藥廠合作推動源頭減量、下游循環包裝,有助推進醫療範疇三減量。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