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聞 /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

2025-04-15

看好AI熱潮與美國電廠政策,新光推美國電力基建ETF、機電大廠同步搶市

看好製造業回流美國,電力需求高漲,預估2026年美國電力基建資本支出將上看新台幣6兆元,新光投信推出首檔美國電力基礎建設ETF,機電大廠也紛紛擴大布局北美市場,抓住這波海外市場商機。
2025-04-15

泰國海灣能源跨足電信、資料中心,數位化戰略如何帶動再生能源擴張?

泰國最大民營電力公司海灣能源(Gulf Energy)近年積極跨足電信與數位基礎建設,透過增加電力需求,進一步帶動低碳能源發展。尤其今年與電信公司Intouch合併後,市場看好海灣能源未來5年可達成年複合成長率(CAGR)5%,甚至可能左右泰國政府的氣候目標。
2025-04-14

「停電不能等雲端AI來救!」台灣微網用微電網+AI,讓綠電調度更聰明

台灣微網聚焦於能源調度系統,讓企業只需付費即可擁有一套能自動調節電力、降低電費、確保供電穩定的系統。無論是工廠、商辦或校園,都能透過微電網靈活調配太陽能、儲能與市電,避免停電風險,同時降低用電成本,讓綠電發揮最大價值。
2025-04-11

IEA首份能源AI報告出爐!AI耗電5年內追平日本,再生能源有望成受益者?

國際能源總署(IEA)於10日發布首份「能源與人工智慧」(Energy and AI)報告,指AI掀起的資料中心浪潮,使科技業對能源及電力產業的影響更甚以往。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在聲明中表示,AI是當前能源產業最重要的發展之一,但政策制定者與市場尚未找到有效方式,全面掌握其潛在影響。《RECCESSARY》整理報告3大重點,帶讀者快速掌握。
2025-04-11

浮動式風電示範計畫喊卡,業者呼籲:朝共同示範、整合海洋能推進

經濟部原定於2024年底、今年初公布的浮動式離岸風場示範計畫草案,卻因新興能源成本高而政策喊停。對於早已通過環評、投入大量前期資金的浮風業者無疑是重擊,業者認為,為滿足半導體業對綠電的需求,台灣離岸風電若要持續推進,必須發展浮動式風電技術,並建議可朝共同示範場、整合海洋能技術來推進。
2025-04-11

捷熱拼低碳轉型,砸千億在美合建藍氨工廠!年產140萬噸挑戰業界龍頭

日本能源公司捷熱(JERA)攜手三井物產(Mitsui)、美國化肥大廠CF Industries,計劃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興建一座藍氨(Blue Ammonia)工廠,預估年產能達140萬噸,挑戰業界規模最大的同類低碳能源設施。
2025-04-10

全球首份AI晶片碳排研究:台積電用電再攀升,2030年恐吃下全台2成電

人工智慧(AI)發展推動產業變革,但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伴隨用電量激增。綠色和平全球首份AI晶片碳排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晶片製造用電與碳排放量較2023年增加3.5倍,台灣更居東亞第一,當企業再生能源使用趕不上生產AI晶片的用電成長,將再增加台灣用電與碳排負擔。
2025-04-10

新加坡再添永續地標!亞洲首座「雨林野生探險園」開幕,朝2030綠色計畫邁進

亞洲首座「雨林野生探險園」在新加坡新開幕!近年新加坡積極推動永續發展,打造多個綠色地標,如濱海灣花園和榜鵝生態城,並推出2030綠色計畫,以環境保護、尊重在地文化的角度出發,持續朝向淨零排放邁進。
2025-04-09

氨成氫能首選載體!台灣基礎設施完備,台電、台肥如何搶進布局?

氫能是2050年實現淨零不可或缺的能源選項,其中「氨」作為氫能首選載體,應用與發展也成熟穩定,逐漸受到矚目。台肥助理副總經理陳洧楷認為,氨不僅是氫能最佳載體,也可以零碳生產,台灣有氫能需求,也有氨能基礎設施,氫、氨對台灣來說是關鍵的能源轉型資源。
2025-04-08

助半導體減碳!鴻海攜英國新夥伴投入碳捕捉,解決CCS關鍵技術挑戰

為協助半導體產業減碳,電子代工龍頭鴻海攜手英國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公司Pace CCS透過結合半導體設備製造及精密加工技術,及服務全球半導體設備客戶多年經驗,宣布投入碳捕捉技術,透過開發全球首創的化學注入單元,解決CCS的技術挑戰。
1 2 3 4 5 6 7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