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再生能源
2025-10-22
再生能源2030年拚3成,能源專區如何解決「風光瓶頸」?專家揭突破關鍵【分析】
經濟部上月26日公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展望未來十年的用電需求評估跟電源開發規劃,預估未來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落在1.7%、再生能源目標2030年達30%。然而目前台灣再生能源占比僅11%,太陽能、離岸風電發展雙雙遇上瓶頸,要如何迎頭趕上?
2025-10-21台灣全時無碳電力報告出爐:5%用電需求達CFE80可省255億元,點名3種綠能是達標重點
繼RE100之後,全球正邁向難度更高的24/7 CFE(全時無碳電力)目標。為評估台灣的可行性,英國非營利機構TransitionZero今(21日)發布「台灣全時無碳電力的系統級影響報告」,指出若2030年台灣電力需求中的5%能在逐時(24/7)基礎上,以無碳電力(CFE)供應其80%的負載,每年可減少約500萬公噸碳排,並節省高達新台幣255億元,成本比現行電價還低。
2025-10-21熙特爾9月營收衝上5.91億創新高,自製電池、EMS雙引擎推進海外儲能布局
熙特爾在2025年9月營收爆發,單月營收達5.91億元新台幣,較8月大增約9倍、年增高達12倍,創下公司成立以來單月新高。本月營收暴衝的主要原因,是高雄一與高雄二E-dReg案場的電池吊掛與安裝作業進度加速,公司依「完工比例法」認列大量EPC工程收入所致。
2025-10-20太陽能改變大馬用電結構!「鴨子曲線」成調度考驗,官員祭出哪些應變措施?
隨著大馬太陽能裝置容量提升,受光電間歇特性影響,電力需求高峰已延後至夜間出現。這個變化不僅成為7月電價改革的重要考量,使電價機制更貼近市場實際波動,能源委員會(Energy Commission Malaysia)也正評估導入電池儲能系統,以縮小白天發電量與夜間尖峰負載之間的落差,進一步平滑「鴨子曲線」(Duck Curve)。
2025-10-20水面型光電引發水質疑慮,彭啓明:將納入環評,8大面向啟動長期研究
水庫水面型太陽能板近期引發水質疑慮,環境部長彭啓明今(20日)表示,國際間已有上百座水面型太陽能案場,他國無設有環評指引,但面對社會關切疑慮,將會制定相關標準納入環評,希望年底前規定草案能出爐。
2025-10-17從醫院到資料中心,「冰電池」掀起能源管理新革命
在氣候升溫與電力需求雙重壓力下,如何兼顧「涼爽」與「減碳」成為城市與企業共同的課題。如今,一項看似復古的技術正重新登上舞台——「冰電池」。它不儲存電,而是儲存「冷能」:夜間製冰、白天融冰,將高峰用電「平移」到離峰時段。從醫院到資料中心,這場冷卻革命正悄悄展開,也揭示了能源轉型的新方向——真正的關鍵,不是製造更多電,而是讓電的使用更聰明。
2025-10-16污水變綠電!永豐餘啟用全台首座ROT綠能水廠,年發電640萬度、減碳逾7千噸
水資源再利用也能兼具綠能發電,永豐餘旗下豐川綠能科技與桃園市府15日宣布,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沼氣發電系統正式啟用,每年發電量約640萬度,成為全台首座且發電規模最大,以官方民間促參ROT模式(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的水資源中心轉型綠能中心案例,未來綠電也有機會販售企業、經處理再淨化廢水也可供送工業區。
2025-10-16零碳永續論壇》龔明鑫定調「屋頂光電先行、節能優先」,童子賢:仍需核能作穩定後盾
近年太陽能相關爭議頻傳,影響產業士氣,也使社會對再生能源的信任度下滑。經濟部長龔明鑫15日在「零碳永續高峰論壇」指出,極端天氣對台灣挑戰相當大,加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不變,未來發展重點仍將聚焦打造低碳永續國家,除加速綠能布局外,節能與矽光子等新技術也是焦點,「節能意味著不用蓋這麼多電廠」。
2025-10-15光電遭假訊息圍攻,7大公協會聯合闢謠:模組無毒僅用清水清洗,將提告維護名譽
面對近年來太陽能紛紛擾擾,7大光電產業協會昨(14日)聯合發出聲明,嚴正駁斥「光電模組有毒」、「水庫光電用化學藥劑清洗」謠言,對散播不實訊息者將提告求償。
2025-10-14綠氫降溫下的接棒者:分析中國綠氨產業機會,3大挑戰考驗商業化之路
內蒙古赤峰的計畫驗證了綠氨在中國實現「無補貼商業化運作」的可能,但高成本、市場開拓和國際標準仍是規模化發展的三道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