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再生能源
2025-05-16
AI加速核融合研發,全球60家新創競逐!專家為何看好台灣能打進供應鏈?
台灣首場匯聚產官學研的核融合論壇今(16日)登場,聚焦國內外核能發展新趨勢與面臨的挑戰。儘管核融合距離商業化仍有一段路,但隨著各國積極布局,專家也呼籲台灣應善用精密科技與製造優勢,爭取在全球核融合產業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2025-05-15
富威電力轉型AI能源平台,砸重金買下的電力新創「智電」有什麼來頭?
看準人工智慧(AI)電力商機,富威電力15日董事會通過參與智慧電力新創「智電系統」的增資案,以換股與現金增資方式,預計取得約51%股權,將智電系統納為合併子公司,轉型為全球智慧AI能源整合平台。
2025-05-15
台美聯手搶攻儲能商機!台塑新智能、GE Vernova簽署MOU深化電池儲能布局
台美強強聯手,台塑新智能今(15日)宣布與美國能源與電氣化廠GE Vernova簽署「混合動力及儲能解決方案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MOU),將整合電池儲能與燃氣發電領域專業技術與資源,攜手為台打造更具韌性、效率的能源系統。
2025-05-14
吉寶、華為攜手啟動需量反應計畫,加速東協能源轉型與資料中心減碳
新加坡跨國公司吉寶(Keppel)與中國科技巨擘華為(Huawei)將攜手開發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以東協等亞洲市場為主,推展太陽能及儲能技術應用,加速資料中心、工業園區減碳。
2025-05-13
風睿能源增持海能風電成最大股東,市場動盪中為離岸風電挹注信心
本土離岸風電開發商風睿能源(Synera Renewable Energy)今(13日)宣布完成「海能風電(Formosa 2)」股權收購,持股比重自原有的25%增加至51%,晉升專案最大股東。
2025-05-09
泓德能源砸16億加碼澳洲光儲,南澳第2大案場最快8月上線
泓德能源澳洲布局再擴張,日前泓德董事會決議通過,由澳洲資產平台ZEBRE投入新台幣16億元,取得南澳在建的Templers電池儲能系統,其裝置容量高達111MW/330MWh(千瓩/百萬瓦時),預計今年8月正式上線。
2025-05-07
新動智能解決「誰先充電」難題,智慧排電系統助巴士站一年多賺160萬元
「以前是一車一槍,誰先插誰先充,這很公平,但完全沒有效率。」新動智能總經理詹嘉文這樣形容。新動智能的核心技術,不在充電速度,也不在設備數量,而是在「電怎麼分、該分給誰、什麼時候分」這件事上,建立一套能即時反應、有效決策的系統。
2025-05-06
中國綠氫專利超車日本,豐田:若不加碼投資,氫能車也將由中企主導
中國不只是太陽能光電霸主,在綠氫領域也處於領先地位。日本調研機構Astamuse發現,中國企業的低碳氫能相關專利表現,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而綠氫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備受期待,日本汽車大廠豐田(Toyota)的高層直言,如果其他國家沒有擴大投資,中國可能成為全球氫燃料車供應鏈的主導者。
2025-05-05
地熱發電比天然氣更便宜!川普、Google都力挺,降低成本的關鍵技術是什麼?【分析】
地熱發電發展至今,最大門檻仍是高昂的開發成本,但隨著技術發展、公私部門的合作,成本曲線已經出現轉折,《RECCESSARY》從成本及技術兩大方向,帶領讀者快速掌握地熱能發展趨勢。
2025-05-02
AI能源效率成標配!台達攜經濟學人推全球永續AI報告,解析各區域供應鏈挑戰
人工智慧(AI)驅動產業創新,帶來更方便的生活,但由於其高耗能、高用水,為環境帶來的衝擊顯而易見。根據《經濟學人》集團旗下Economist Impact撰寫的全球研調報告指出,隨著永續需求提高,AI開發商在評估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時,應進行生命週期分析和即時能源監控,而非僅考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