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倡議
2025-07-23
「生物信用額度」是商機或陷阱?價差達12萬倍!看懂現有方法學與潛藏風險【分析】
位於巴西亞馬遜雨林邊境的貝倫(Belém)將於11月主辦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也使得「生物多樣性」成為國際關注焦點。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2年發起「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倡議」(Biodiversity Credits Initiative),試圖透過市場機制創造投資誘因,但這項新興市場發展至今進展如何?又藏有哪些投資風險?
2025-07-21AI長篇回應耗能高!PromptZero發布首個AI低碳指令,推「綠色聊天」精準溝通
人工智慧(AI)平台如ChatGPT,以快速且詳盡的回應成為學生與上班族的日常幫手,卻也因大量運算推升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地球公共資訊協作團隊(EPIC)為此發起全球首個針對AI指令的減碳倡議「PromptZero」,鼓勵用戶以簡潔、精準的提問取代客套話,盼從源頭減少使用AI所帶來排放。
2025-07-21巴西主辦方為COP30砍伐雨林迎賓,「永續高速公路」計畫惹來哪些爭議?
位於巴西亞馬遜雨林邊境的港口城市貝倫,是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的舉辦地。近來卻傳出當地為了承辦這場國際盛會,正在砍伐森林、興建橫跨雨林的高速公路,飽受當地居民、專家及環保人士批評。一場目標守護氣候的國際會議,卻可能以犧牲全球最重要的碳匯與生態系統為代價,引發高度爭議。
2025-07-16氣候調適起步走3》極端天氣成新常態,零售、光電、半導體業靠氣象資料提升營運韌性
社會活動、經濟活動都與天氣條件息息相關,面對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加劇,氣象也愈來愈難以預測。為強化營運風險管理,已有多家企業透過客製化的氣象資料,減少不可預測的氣象衝擊,《RECCESSARY》訪問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了解民間氣候調適的相關應用。
2025-07-15SBTi不再獨霸淨零指標:多家公司尋新標準,家樂福、聯合利華轉向哪些認證?
自去年「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一次移除239家企業的淨零承諾後,有美國媒體追蹤這些企業的後續動向,發現僅有約7%的企業持續推進減碳行動並成功取得SBTi的淨零目標驗證。其餘企業有的轉向其他標準,不再以SBTi為依歸,也有部分採取觀望態度,等待SBTi更新相關標準。
2025-07-15氣候調適起步走2》氣候調適如「抗癌」作戰,台灣從高溫衝擊下手——專訪環境部長彭啓明
「調適就是長期的防災,但要如何落地實踐,將認知轉成行動是挑戰,」談起氣候調適議題,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語氣中帶了一絲無奈。他坦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為氣候調適做好充分準備,如今可以做的是建構更全面的認知,降低氣候衝擊。
2025-07-14氣候調適起步走1》從防災到氣候調適,政府與企業如何降低極端天氣衝擊?
氣候變遷愈演愈烈,熱浪、暴雨、野火等極端天氣事件頻傳,根據英國倫敦證交所研究,為因應氣候災害,2024年與氣候調適相關的解決方案,為全球增加1兆美元(新台幣30兆元)的收入。在氣候風險日益攀升的當下,台灣該如何走向氣候調適,企業又能從中找到哪些機會?
2025-07-09氣候投資4成機會在亞洲!自然治理受關注,國泰金攜台大投入生物信用方法學
國泰金控已連續第9年舉辦「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今年主題聚焦於國際局勢變化與自然公正轉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9日)於論壇提到,儘管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氣候情勢出現波動,亞洲的氣候投資動能依然強勁,全球氣候投資中有高達4成機會在亞洲。對台灣而言,這正是把握低碳轉型、爭取國際話語權的最佳時機。
2025-07-09永續獎成漂綠保護傘?報告揭國內4知名評鑑漏洞,5建議籲公私部門強化評選制度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今(9日)發布「2025企業永續追蹤報告」,檢視台灣4大永續獎的評選制度,並分析製造業與高碳排企業的獲獎紀錄、環保違規與氣候績效表現。報告指出,這些永續獎項存在評選標準寬鬆、資訊查核機制失靈,甚至欠缺爭議處理機制等問題。其中更有多家獲獎的碳排大戶,不僅氣候行動表現不足,煤炭使用量更不減反增。
2025-07-08逾2萬束核廢料何處去?環團推「高放選址處置條例」草案,確保居民知情與參與權
台灣使用核電近半世紀,累積超過2萬1,527束用過核燃料,卻始終欠缺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的法制依據。對此環境團體歷時逾3年,今(8日)推出民間版「高放射性廢棄物選址暨處置條例」草案,期望拋磚引玉補上法制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