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產業
2025-04-11
浮動式風電示範計畫喊卡,業者呼籲:朝共同示範、整合海洋能推進
經濟部原定於2024年底、今年初公布的浮動式離岸風場示範計畫草案,卻因新興能源成本高而政策喊停。對於早已通過環評、投入大量前期資金的浮風業者無疑是重擊,業者認為,為滿足半導體業對綠電的需求,台灣離岸風電若要持續推進,必須發展浮動式風電技術,並建議可朝共同示範場、整合海洋能技術來推進。
2025-04-11捷熱拼低碳轉型,砸千億在美合建藍氨工廠!年產140萬噸挑戰業界龍頭
日本能源公司捷熱(JERA)攜手三井物產(Mitsui)、美國化肥大廠CF Industries,計劃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興建一座藍氨(Blue Ammonia)工廠,預估年產能達140萬噸,挑戰業界規模最大的同類低碳能源設施。
2025-04-10全球首份AI晶片碳排研究:台積電用電再攀升,2030年恐吃下全台2成電
人工智慧(AI)發展推動產業變革,但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伴隨用電量激增。綠色和平全球首份AI晶片碳排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晶片製造用電與碳排放量較2023年增加3.5倍,台灣更居東亞第一,當企業再生能源使用趕不上生產AI晶片的用電成長,將再增加台灣用電與碳排負擔。
2025-04-10強化公部門氣候調適能力,環境部預告「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草案
為提升各級政府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氣候調適能力,強化氣候風險管理,環境部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8條規定,預告「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準則」草案。
2025-04-10耗能二手家電越用越窮?弱勢家庭陷能源貧窮困境,學者籲設氣候社會衝擊基金
國內除了電價上漲壓力,也面臨美國對等關稅等新挑戰,對弱勢群體處境雪上加霜。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呼籲,政府應重視社經弱勢群體,成立「氣候/社會衝擊基金」因應各種變局,尤其在推動深度節能面向。研究發現,許多弱勢族群仍仰賴老舊或二手家電,反而導致用電量與支出增加,陷入能源貧困的惡性循環。
2025-04-10新加坡再添永續地標!亞洲首座「雨林野生探險園」開幕,朝2030綠色計畫邁進
亞洲首座「雨林野生探險園」在新加坡新開幕!近年新加坡積極推動永續發展,打造多個綠色地標,如濱海灣花園和榜鵝生態城,並推出2030綠色計畫,以環境保護、尊重在地文化的角度出發,持續朝向淨零排放邁進。
2025-04-09新加坡擴大碳權外交,敲定與智利、秘魯合作!年底將再啟新標案
為擴大碳權來源、增加抵換選項,新加坡近期積極拓展國際碳權合作夥伴,一週內相繼與秘魯和智利簽署協議。政府也預告將在年底前啟動新一輪海外碳權採購標案,希望透過多元途徑爭取高品質碳權,以降低市場不確定性。
2025-04-09川普對等關稅》美政策「3連擊」重創東協綠能供應鏈 ,大馬光電業首當其衝
東協潔淨能源產業正面臨第3波重大衝擊。隨著美國陸續調高對進口太陽能與風能產品的關稅,供應鏈壓力加劇,可能導致相關零組件出口下滑,進而削弱企業的再投資意願。對於高度依賴出口至美國的東南亞國家,像是柬埔寨、泰國與馬來西亞,衝擊尤為明顯。
2025-04-09氨成氫能首選載體!台灣基礎設施完備,台電、台肥如何搶進布局?
氫能是2050年實現淨零不可或缺的能源選項,其中「氨」作為氫能首選載體,應用與發展也成熟穩定,逐漸受到矚目。台肥助理副總經理陳洧楷認為,氨不僅是氫能最佳載體,也可以零碳生產,台灣有氫能需求,也有氨能基礎設施,氫、氨對台灣來說是關鍵的能源轉型資源。
2025-04-08《歐盟氣候法》將放寬?減排9成中期目標遭批過嚴,擬借助國際碳權淨零
歐盟內部要求放寬氣候政策的聲音不斷升高,近日有重量級議員呼籲調降2040年減排目標,警告若規定過於嚴苛可能壓垮製造業,甚至導致去工業化。歐盟執委會也正討論是否允許成員國透過跨國減排合作取得碳權,作為自身實現氣候目標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