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
2025-04-17
世界地球日將至!蘋果公布全球溫室氣體減排逾6成,6大減碳行動一次看
在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前夕,蘋果(Apple)繳出亮眼的環保成績單,公司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減少超過60%(以2015年為基準),其中亮點包含蘋果設計的電池採用99%再生鈷,以及攜手半導體與面板供應商減少工業製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加速減排的進程。
2025-04-17金融業減碳踩剎車?淨零銀行聯盟放寬1.5°C目標,氣候承諾面臨信任危機
氣候戰場的金權撤退,正在引發全球關注。原本誓言力拚1.5°C目標的「淨零銀行聯盟」(NZBA),如今卻悄悄鬆綁承諾,通過放寬成員減碳責任的關鍵投票,此舉不但激怒環保團體,也導致包括Triodos Bank在內的成員銀行選擇退盟抗議。
2025-04-16微軟投資碳移除再出招!攜手新創鎖定造紙業,估取得370萬噸CCS碳權
美國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持續加碼碳移除(CDR)投資,最新合作對象為新創公司CO280。雙方將透過創新的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協助位於美國墨西哥灣的一家造紙廠減碳,預計可取得高達370萬個碳權,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碳捕捉交易之一。
2025-04-15看好AI熱潮與美國電廠政策,新光推美國電力基建ETF、機電大廠同步搶市
看好製造業回流美國,電力需求高漲,預估2026年美國電力基建資本支出將上看新台幣6兆元,新光投信推出首檔美國電力基礎建設ETF,機電大廠也紛紛擴大布局北美市場,抓住這波海外市場商機。
2025-04-15川普挺「美麗、乾淨」的煤炭業供電AI,簽行政令擴大採礦、燃煤發電
為重振煤炭產業,美國總統川普8日簽下四道行政命令,要求即除役的燃煤電廠火力全開,繼續發電,以因應日益攀升的電力需求。他賦予煤炭新的形容詞,稱過去對「美麗、乾淨」的煤有太多歧視,他將鬆綁限制煤炭的環保法規。
2025-04-14全球航運碳定價2027年開徵!每噸3千起跳,海運、出口商該如何因應?【分析】
聯合國旗下國際海事組織(IMO)11日通過全球首項針對航運業的碳定價機制,預計2027年生效,未來船舶碳排若超出配額,將需支付每噸最高380美元(約新台幣1萬2,160元)的溫室氣體排放費。但部分成員國認為,這項決議對航運業脫碳的推動力道仍不及課徵碳稅來得強。《RECCESSARY》碳市場分析師胡湘渝則表示,全球碳定價已是當前發展趨勢,建議企業可從2大方向積極因應。
2025-04-14美版碳關稅FPFA來了!高碳排產品擬課200%重稅,碳移除成關鍵技術
美版碳關稅《外國污染費法案》(FPFA)蓄勢待發,勢必大幅改變全球貿易格局。鋼鐵、鋁、化肥、玻璃等高碳排產業的產品,未來可能面臨高達200%的進口關稅,首當其衝的包括中國、俄羅斯、越南、印度與台灣等國家。企業若想降低潛在的碳成本,加速投入碳捕捉與封存(CCUS)技術或購買碳權將是未來重點。
2025-04-11IEA首份能源AI報告出爐!AI耗電5年內追平日本,再生能源有望成受益者?
國際能源總署(IEA)於10日發布首份「能源與人工智慧」(Energy and AI)報告,指AI掀起的資料中心浪潮,使科技業對能源及電力產業的影響更甚以往。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在聲明中表示,AI是當前能源產業最重要的發展之一,但政策制定者與市場尚未找到有效方式,全面掌握其潛在影響。《RECCESSARY》整理報告3大重點,帶讀者快速掌握。
2025-04-11捷熱拼低碳轉型,砸千億在美合建藍氨工廠!年產140萬噸挑戰業界龍頭
日本能源公司捷熱(JERA)攜手三井物產(Mitsui)、美國化肥大廠CF Industries,計劃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興建一座藍氨(Blue Ammonia)工廠,預估年產能達140萬噸,挑戰業界規模最大的同類低碳能源設施。
2025-04-08《歐盟氣候法》將放寬?減排9成中期目標遭批過嚴,擬借助國際碳權淨零
歐盟內部要求放寬氣候政策的聲音不斷升高,近日有重量級議員呼籲調降2040年減排目標,警告若規定過於嚴苛可能壓垮製造業,甚至導致去工業化。歐盟執委會也正討論是否允許成員國透過跨國減排合作取得碳權,作為自身實現氣候目標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