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聞 / 碳定價

碳定價

2025-07-22

8成企業爭取100元碳費優惠,環境部:高碳洩漏事業認定擬8月底前說明

台灣未來將採碳費、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ETS)雙軌並行。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今(22日)於「2025國際企業論壇:定價而行與國際對接策略」研討會表示,目前正評估ETS交易設計以擴大市場規模,同時確保企業不會面臨重複課徵。她指出,過去碳費制度花費許多時間與社會溝通,未來過渡至ETS階段也將秉持相同精神。
2025-07-14

減碳成本遠高於碳費!彭啓明坦承「每噸300元難驅動減碳」,啟動ETS能改善嗎?【分析】

今年(2025)台灣碳費上路、2026年正式開徵,按照環境部擘劃的藍圖,明年將「試行」碳費、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ETS)雙軌制。環境部長彭啓明接受《RECCESSARY》專訪坦言,一噸300元碳費創造不出綠色金融,難以驅動企業大規模減碳轉型,他認為唯有透過市場機制決定的碳定價,才可能創造綠色金融。
2025-06-30

台灣邁向碳定價雙軌制度: 環境部借鏡德國明年試行ETS、碳交所與歐洲EEX簽MoU

台灣碳費制度已於今年正式上路,預計2026年開徵。為完善碳交易制度架構,環境部6月前往德國取經,強調台灣碳排放交易制度(TW ETS)將於明年啟動試行,未來也希望碳市場能與亞洲鄰近國家接軌;同時台灣碳權交易所今(30日)也宣布,已與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借鏡其營運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U ETS)經驗,加速台灣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建構與運作。
2025-06-27

碳價是什麼?一文整理中國、歐洲碳價趨勢與各國行情【每月更新】

碳價(carbon price)指的是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設定一個價格,像是碳稅價格、碳費價格、碳配額價格等,代表碳排成本,各國政府會針對企業進行收費。碳價受國際政策、市場等因素影響波動,《RECCESSARY》每月定期更新歐盟和中國的碳價走勢,助您快速掌握國際碳價動態。
2025-06-17

世銀2025碳定價報告》全球實施制度增至80個、覆蓋28%排放,報告3大重點一次看

碳定價已經成為全球熱門的碳管理工具,根據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2025年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5),全球有80種碳稅與碳排放交易制度,涵蓋28%溫室氣體排放量,更在2024年為公共財政帶來超過1,000億美元資金。《RECCESSARY》也整理報告3大重點,帶讀者一次了解碳趨勢。
2025-06-10

新加坡碳稅收入未達預估7成!稅率5倍調漲後,效果為何不如預期?【圖表】

新加坡碳稅收入意外低於預期,政府原預估2024年碳稅可為國庫帶來約10億新元(約新台幣232億元)收入,實際估算金額卻僅為6.4億新元(約新台幣148億元),低於預期超過3成。專家指出,為了減輕企業負擔而提供的額外免稅額是造成稅收不如預期的主因。
2025-06-10

亞洲版CBAM醞釀中?澳洲智庫籲推動共同碳定價,與中日韓星組脫碳戰線

為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碳關稅近來成為台灣、澳洲關注的焦點。我國環境部日前透露,最快將於明年啟動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試行;同時,澳洲獨立智庫「氣候與能源金融」(CEF)也提出打造「亞洲版CBAM」的構想,建議由澳洲政府主導,攜手中國、日本、新加坡與韓國,共同實施碳定價制度,進而帶動數千億美元規模的綠色經濟成長。
2025-05-23

歐洲議會通過支持簡化CBAM機制,9成進口商豁免、碳關稅延至2027上路【更新】

歐盟執委會在2月提出修改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不但將碳關稅豁免進口門檻下調至50噸,且免除9成、約18萬家企業的碳關稅義務,同時維持納管碳排量在99%,也把實施碳關稅
的進程延後1年,如今該草案已經在歐洲議會表決通過。
2025-05-20

英國、歐盟協議對接ETS碳市場,英國出口商有望省下逾300億碳關稅

儘管歐盟CBAM擬延後上路,英國仍把握時間對接彼此的碳市場。雙方19日達成協議,將建立一套符合各自碳排放交易體系(ETS)的規定,包括設定豁免碳關稅條件、承認彼此發放的碳排放額等,確保減輕雙方碳貿易壁壘的衝擊。
2025-04-14

全球航運碳定價2027年開徵!每噸3千起跳,海運、出口商該如何因應?【分析】

聯合國旗下國際海事組織(IMO)11日通過全球首項針對航運業的碳定價機制,預計2027年生效,未來船舶碳排若超出配額,將需支付每噸最高380美元(約新台幣1萬2,160元)的溫室氣體排放費。但部分成員國認為,這項決議對航運業脫碳的推動力道仍不及課徵碳稅來得強。《RECCESSARY》碳市場分析師胡湘渝則表示,全球碳定價已是當前發展趨勢,建議企業可從2大方向積極因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