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碳管理
2025-10-30
碳封存法規倒數!從中油首個鐵砧山試驗計畫,透露CCS哪些落地挑戰?【分析】
台灣今年提出減碳新願景,將2040年減量目標上調至40%。為強化減碳行動,二氧化碳封存被視為是關鍵,年度封存量目標提升至600萬噸。
2025-10-29碳會計改革啟動!19跨國企業推「全球碳排帳冊」,消弭重複計算風險
全球碳排放會計新倡議「Carbon Measures」近日宣布將成立獨立專家小組,以協助設計並指導其碳會計制度的發展。該組織由多家大型能源與跨國企業共同支持,目標是在未來兩年內建立一套可供各國採用的碳排放帳冊系統,促進減碳行動的透明與一致性。
2025-10-23IMO淨零框架未過,航運替代燃料競爭升溫!3張圖看誰最具減碳潛力【分析】
在淨零轉型逆風下,航運碳費暫緩上路,IMO內部分歧也浮上檯面。成員國、船東與燃料供應商在「淨零框架」(Net Zero Framework, NZF)上意見分歧,爭論焦點包括碳費帶來的財務風險、全球燃料認證機制的缺乏,以及替代燃料的技術與市場選擇。長遠來看,航運業脫碳趨勢未改變,接下來業者該如何布局替代燃料?
2025-10-22「讓原鄉被市場看見」!工商界與原鄉會簽MOU,共推碳匯ESG平台落實公正轉型
除了能源轉型,公正轉型、生物多樣性同樣是邁向淨零關鍵。工商協進會與台灣原住民族鄉鎮市長總會昨(2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攜手推動「原鄉碳匯ESG平台」,共同促進自然碳匯的發展。
2025-10-14越南綠色包裝當道!啤酒罐變薄、鞋廠包材減塑 ... 製造業如何搶搭循環經濟列車?
越南對產品與包裝回收的規範日益嚴格,未來企業必須自行回收,或繳納基金以符合法規要求。各產業也紛紛啟動包裝轉型策略,老牌啤酒大廠SABECO透過減少鋁罐蓋厚度來降低碳排,而製鞋龍頭平仙(Biti’s)則逐步以再生紙取代塑膠袋,期望藉此提升在國際市場的綠色競爭力。
2025-10-14產業減碳系列》航空業導入SAF能省下8成碳排,華航、長榮與星宇怎麼找淨零突破口?【分析】
永續航空燃料(SAF)是航空業減碳主力,今年4月中華航空、長榮航空與星宇航空等國籍航空首次在台添加SAF創下新里程碑,然而SAF成本高出傳統燃料2至5倍,產量有限、尚未形成規模化的供應鏈,未來該怎麼走?《RECCESSARY》整理三大國籍航空減碳進展,訪問專家一探台灣的SAF供應鏈如何成形。
2025-10-09碳捕捉、儲氫一材多用!諾貝爾化學獎3學者創「金屬有機骨架」,這項技術特別在哪?
今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出爐,由北川進(Susumu Kitagawa)、羅布森(Richard Robson)和亞基(Omar M. Yaghi)日澳美科學家共享殊榮,表彰3位學者在金屬有機骨架(MOFs)研究,助力未來吸碳、捕捉溫室氣體、沙漠空氣水分、減少塑膠污染等,甚至能用在醫療領域,應用前景廣泛。
2025-10-09產業減碳系列》SAF短缺成航空淨零痛點!盤點東南亞業者布局:新航、泰航怎麼擴產?【分析】
航空業因長途運輸脫碳難度大,被視為全球「難減排部門」。然而在淨零浪潮推動下,航空公司正積極從營運與燃料著手減碳。以東南亞為例,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多年蟬聯國際航空運輸評級組織Skytrax全球前列,印尼嘉魯達航空(Garuda Indonesia)則是東協少數獲得五星認證的國籍航空。面對淨零挑戰,這些東南亞航空公司如何提出解方,維持國際競爭力?
2025-10-08碳捕捉CCS管理草案將出爐!台灣擁地質、碳源優勢,產業如何把握減碳機會?
碳捕捉與封存(CCS)是台灣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策略之一。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今(8日)於「淨零關鍵力CCS國際論壇」表示,政府預計11月發布「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管理辦法」草案,以強化碳封存的環境監管。她指出,台灣已邁入「排碳有價」時代,相關制度將進一步支持CCS產業發展。
2025-10-07百貨與物流業成淨零新戰場,遠東SOGO、DHL採取哪些策略落實低碳轉型?
全球邁向淨零的浪潮下,各產業正面臨轉型挑戰。焦點不再僅限於高碳排的半導體、鋼鐵與石化等傳統產業,而是延伸至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住商與民生領域,「永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3日出席「2025台北永續行動願景論壇」時表示,食衣住行育樂都是淨零行動的一部分,企業在其中扮演關鍵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