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經濟發展備受期待,但企業永續揭露狀況落後其他東協國家。圖為越南最大城胡志明市。(圖片來源:iStock)
越南改革開放帶動經濟快速起飛,外媒《美聯社》甚至稱其為亞洲下一個「小龍經濟」(Tiger Economy)。不過在經濟發展與氣候變遷掛鉤的背景下,國際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報告警告,越南百大上市公司中,僅不到7成發布永續報告,在東協主要國家中敬陪末座。
越南瞄準亞洲「小龍」地位,但氣候風險迫在眉睫
《美聯社》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對越南施加的高額關稅,反映出越南驚人的經濟發展軌跡,且越南政府擴大開放私人企業投資、強化社會保障、投資科技與綠色能源發展,展現維持高經濟成長及競爭力的企圖心,有意承接台灣、南韓、新加坡、香港被賦予的亞洲四小龍封號,成為下一個區域發展樞紐。
不過越南面臨的挑戰也不少,包括得同時兼顧經濟成長,還得處理遲來的改革行動、人口老化、氣候風險、以及迂腐的國家組織等問題。其中,《美聯社》認為氣候風險帶來的威脅尤其緊急,並引述世界銀行的數據指出,如果越南政府不採取積極行動,預估2050年以前將以每年12%至14.5%的幅度對越南的經濟造成損害。
雪上加霜的是,越南企業在永續資訊揭露的表現遠落後鄰國,恐怕更加不利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
《美聯社》指出氣候風險帶來的威脅,對越南來說尤其緊急。(圖片來源:iStock)
永續揭露進度落後,越南出口商面臨碳規範衝擊
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今年7月發表最新報告,提到東協國家已經是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關鍵合作夥伴,有機會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4大經濟體,因此該區域的氣候風險影響範圍廣泛,凸顯東協各國接軌國際永續發展揭露標準的重要性,例如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
報告盤點東協國家目前永續發展報告實踐的情形,以各國百大企業來看,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泰國提出永續報告書的企業比例達到100%,菲律賓的比例為84%,越南則是69%,不但在主要國家中吊車尾,還比2022年的比例大幅下降18個百分點。
公會示警,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等規定,都將對碳密集產業的出口商產生重大衝擊,如果沒有統一的資訊揭露規範,企業可能面臨更高的合規成本,降低進入關鍵市場的機會,因此建議東協國家從能力建構開始,包括培養永續發展報告、 審計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