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新商機4》2大碳權成金融業新機會!碳金融市場要起來,需解決3個問題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iStock)

碳市場發展跟綠色金融息息相關。(圖片來源:iStock)

金融業本身不是排碳大戶,但在減碳議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可透過投資決策與資金分配,影響各行各業低碳轉型。無論是近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還是國內迎來碳有價時代,金融業的角色不斷被放大討論,有望帶動新一波的綠色金融成長。《RECCESSARY》推出「綠色金融新商機」系列專題報導,介紹國際與台灣銀行案例與碳金融商品創新,掌握下一波的綠色金融商機。

碳市場發展跟綠色金融息息相關,自去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後,隨相關機制落地,碳市場公信力、交易標準化與完整性進一步獲得保障,將帶動碳金融產品與交易模式加速創新。

不過,台灣碳權發展仍在起步階段,金融業若要透過碳權推動綠色金融,碳權供應商華翰物產、碳權交易平台與碳市場諮詢公司福碳建議應優先解決透明度、流動性與外加性品質問題,才能協助台灣接軌國際碳市場。

金融業可瞄準自然專案、新興科技碳權

隨著全球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持續成長,愈來愈多企業與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入碳權專案。福碳碳權交易及研究中心執行長楊震指出,碳權本質上也屬於綠色金融,企業購買碳權獲得減量額度,這筆金額也回流至開發商,有助進一步擴大碳權專案開發規模,促進市場發展。

由於台灣碳權開發大多是林業種樹等,楊震認為,金融業可藉由風險控管、避險交易,或參與碳場開發;至於碳捕捉等新興減碳科技尚未完全成熟,也有機會成為新興碳權投資項目。

華翰物產觀察,未來兼具氣候、社群與生物多樣性標準(CCB標準)與新興減碳科技碳權將更受資本市場矚目,進一步拓展金融機構在專案融資上的標的。

企業投入自然型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新興科技技術(Technology-Based Solutions,TBS)碳權專案開發,不僅有助展現環境效益,因外加性高,也有更多碳抵換效益,其中碳捕捉科技減碳、生物炭與加強岩石風化等都是值得關注的機會。

     
    此篇為訂閱會員
    限定內容
    深入解析全球新能源和碳市場脈動,掌握產業趨勢的關鍵視角。
    立即加入 RECCESSARY,解鎖完整文章與更多專屬內容,與淨零轉型同行。
    立即加入會員,開啟你的國際視野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