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皆朝向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邁進,碳排數據已成為環境、社會和政府(ESG)投資人作為評估公司的參考指標,除了目前常見的溫室氣體盤查範疇標準外,投資人正考量如何將「範疇四」排放納入投資組合分析中。
目前計算碳足跡盤查有三個範疇,即針對企業或組織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的「範疇一」、能源的間接排放源的「範疇二」,以及其他間接排放源,由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範疇三」,然而,投資人認為,新技術和產品的氣候相關效益也必須列入考量,也就是所謂的範疇四排放。
範疇四排放是指發生在產品生命週期或價值鏈之外,由於產品的性能而為客戶節省或避免的排放量。當投資者想透過完整性的分析了解一間公司對《巴黎協定》氣候目標的貢獻時,將範疇四納入考量變得至關重要。
目前資本財產業最常採用這種新的碳排放揭露,他們開發並提供範圍廣泛的小分類與自動化解決方案,因此,他們能夠為各種產品實現能源效率、綠色運輸和電力系統脫碳,同時,這些廠商為產品的終端用戶提供設備和技術解決方案。這些用戶通常是受氣候法規影響的高碳排產業。
目前範疇四排放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缺乏標準化,範疇四仍處於早期階段,且尚無任何相關法規,因此公司需要建立自己的計算方式,在報告揭露任何節省或避免的排放量,不過這問題可透過企業在報告方法和審計年度報告方面保持透明來控管。
例如,在報告揭露節省或避免的排放量時,公司不得從實際排放中扣除這些,以防止將理論數據與實際數據混淆。相反地,公司可以採用比率方法,報告範疇一、二、三的排放量與節省或避免的排放量的比值。
範疇四仍是一個相當新的概念,計算範疇四可以展現產品的脫碳能力,也顯示了一個公司的創新品質。再者,目前三個已知的排放範疇可能低估了產品積極回應氣候變遷的價值,而披露範疇四排放不僅有利於永續品牌名聲,還可以顯示公司對其ESG目標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