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擬建太陽能太空資料中心!能解AI產業耗電與散熱難題?專家看好10年內商業化

EN
加入收藏

科技巨擘紛紛投入研究太空資料中心的發展潛力。(圖片來源:Starcloud)

科技巨頭Google近日宣布計劃在太空建設資料中心,藉由太陽能供應龐大用電需求。亞利桑那大學工程學教授默德里德蘭(Krishna Muralidharan)認為,將資料中心送上太空的構想並非空想,他預測商業化運作可能在未來10年實現。

「從概念驗證的角度,技術已經實現了。」默德里德蘭描述的太空資料中心,將由衛星與奈米衛星組成,利用獨立運算技術與光學系統完成資料儲存、通訊與傳輸,同時沿衛星軌道以太陽能供電。

科技業布局太空資料中心,馬斯克也想分杯羹

在太空建造資料中心的構想不僅吸引研究者關注,也引起科技業高度興趣。近期,多家企業紛紛透露相關進展,Google在4日推出「太陽捕手計畫」(Project Suncatcher),預計將搭載高端處理器的衛星組成協作星座系統,未來有望在外太空執行大規模機器學習運算。

Google官方研究部落格指出,在理想的衛星軌道上,太陽能板的效率可能比地球高出8倍,而且幾乎不間斷供電,可大幅降低對大型電池的需求。部落格同時引述學術研究指出,至2030年代中期,發射與運營太空資料中心的成本,可能與現行地面型資料中心的能源支出相當。

今年11月,美國新創Starcloud將發射一顆衛星升空,上頭將搭載輝達最新的資料中心級晶片NVIDIA H100 GPU,使該顆衛星的運算能力大幅提升100倍。輝達的官方網站還以「太空首演」(cosmic debute)來形容該款晶片立下的新里程碑。

Starcloud執行長約翰斯通(Philip Johnston)近期在一場科技論壇中表示,相較於把資料中心蓋在地球上,蓋在外太空更合理。他在另一個訪問中提到,太空中幾乎可以無限取得低成本的再生能源,若以資料中心生命週期來看,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10倍。

資料中心登上太空,可望解決用電、冷卻問題

Starcloud預計透過SpaceX的火箭將衛星送上外太空。事實上,SpaceX的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期也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正在透過星鏈計畫(Starlink)部署資料中心。SpaceX曾表示,傳輸效率更好的第三代衛星,預計在2026年登上外太空。

對於資料中心而言,外太空除了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光電,也減少土地取得、國家法規、社區民眾等障礙,至於地面型資料中心的散熱問題,冷卻太空資料中心所需水量與一般太空站差不多,太空站多透過廢氣散熱器降溫,也盡量重複利用水資源。

德里德蘭指出,太空環境若較低溫,資料中心的降溫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外太空缺乏水資源,但實際上可能不需要依靠水冷系統。

資料來源:AFPArizona Luminria

延伸閱讀》新加坡打造最大綠色資料中心園區!綠電、PPA挑戰如何解?專家提5大公私合作建議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