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 Up淨零台北特展 × 2025台北永續行動願景論壇10月3日至4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攝影:莊閔茜)
全球邁向淨零的浪潮下,各產業正面臨轉型挑戰。焦點不再僅限於高碳排的半導體、鋼鐵與石化等傳統產業,而是延伸至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住商與民生領域,「永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3日出席「2025台北永續行動願景論壇」時表示,食衣住行育樂都是淨零行動的一部分,企業在其中扮演關鍵推手。論壇中,快遞公司DHL與遠東SOGO高層也分享如何透過數位化策略、範疇三減碳,加速企業邁向淨零。
百貨零售盼「無痛」轉型,從數位化讓永續更容易
日常生活離不開建築業、零售百貨、貨運與3C設備,但貨運占全球碳排17%、零售百貨占25%,建築業全生命週期碳排更高達38%,淨零轉型都不可缺席。如今環境部也已擴大碳盤查對象,新增服務業、運輸業、大專院校及醫療院所等,將新增約500家事業納入管理。
為驅動百貨零售業轉型,遠東SOGO百貨副總經理暨企業永續委員會執行長楊政憲表示,遠東從響應ESG國際準則、改變消費行為、數位科技應用、循環商業模式開始,「數位化前進就會讓永續更容易」。
遠東已經加入EP100(全球能源生產力提升倡議),為亞太零售百貨業唯一成員,也是台灣百貨業首家簽署「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業者。楊政憲表示,全台各店已經陸續取得環境部碳標籤證書,天母店更因為服務型減碳標籤納入綠色採購範疇,只要在天母店購買東西,30%都可以計入綠色採購。
今年7月遠東所有燈具也已汰換成LED燈泡,楊政憲舉例,天母SOGO店已經導入人工智慧(AI)能源管理系統,天母店每層樓區分九宮格,每一等分都設有感測器,蒐集溫度、濕度、二氧化碳跟人流,交給AI來調控能源管理設備。
由於住商領域減碳跟民生息息相關,如何讓消費者「無痛」是一個重點。楊政憲表示,消費者雖然具備永續觀念,但若可能要多負擔一些就需要時間推動,好比限塑、自備購物袋等,要不斷引導、藉由送點數等誘因驅動,時間一長就會變習慣。
DHL 2022年就與宏佳騰智慧電車合作,導入電動機車車隊。(圖片來源:DHL)
從物流、建築再到ICT,企業加速布局低碳轉型
物流業是連結企業與消費者的重要環節,但同樣面臨高碳排挑戰,DHL國際快遞台灣業務暨行銷企劃處副總裁郭峻豪表示,DHL碳排主要來自於航空,占比高達94%,剩下5%為自有車隊、1%是自有廠房,目前DHL目標在台灣2030年前實現60%車隊電動化,2050年達成淨零,如今車隊電動車比例已達17%,機車電動化100%。
郭峻豪則認為,目前台灣在商用電動車選擇較少,在台灣要實現車隊電動化有挑戰。不過DHL也瞄準南部高科技產業、製造代工廠的快遞需求上升,在高雄小港機場建立快遞專區,如今是唯一可從高雄出口的快遞業者,明年開始也可進口,藉由強化基礎建設,減少業者時間與成本。
目前針對綠色需求DHL也推出「GoGreen」跟碳嵌入式方案,客戶可選擇綠色替代方案以及永續航空燃料(SAF),讓企業客戶可彈性選擇減碳比例。
在建築業的全生命週期碳排中,建築跟營建部門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全球的38%,其中建築的興建、更新蘊含碳排放僅10%,28%來自於日常。營造廠潤泰精密材料董事尹崇恩指出,目前潤泰也研發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輕質微珠材料等低碳材料,不過社會生活習慣改變、更換LED與省電家電等都是解方。
資通訊產業(ICT)與民眾生活密不可分。主機板與顯示卡廠技嘉科技永續長朱福政舉例,旗下銷售筆記型電腦的盈嘉科技透過租賃銷售與整新再製模式,每年可減少約8萬公噸碳排。他進一步說明,要實現淨零目標,約55%仰賴綠電轉型,剩下45%則取決於循環經濟發展,其中循環材料是達成目標關鍵。
朱福政表示,「雖然技嘉在再生能源部局較慢,但期許做到最好」,並提到淨零轉型已延伸到日常生活,企業除了強化永續與ESG作為,還應兼顧公平正義、人權、社會與環境等議題,並警惕「漂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