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活動將於10月21日到23日台北松菸登場。(攝影:莊閔茜)
循環經濟是推動供應鏈轉型的關鍵,不僅能化解廢棄物危機,也能開創新的永續商機。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今(1日)指出,循環經濟是淨零轉型、實現生物多樣性的重點,並透露政府將在「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上公布「循環路徑圖草案」,瞄準2050年循環經濟長期目標,先凝聚共識盼最快2026年推出路徑圖。
18場論壇、6大產業焦點,將推出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
「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活動將於10月21日至23日台北松菸登場,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表示,此活動將台灣2019年舉辦至今的「亞太循環經濟論壇」與源自荷蘭的「循環經濟熱點」合二為一,共規劃18場論壇、6大產業焦點,藉由國內外交流展開更多對話機會。
台灣回收率全球排名第5,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表示,6大產業包括農食、紡織、高科技與電子、營建、塑膠與包裝、文化社區再生,期望能將循環經濟好主意換成好生意。
會中也將推動循環路徑圖,透過跨部會治理與產業創新藍圖,從法規修正到綠色設計,勾勒塑膠、紡織、高科技等全方位行動方案。賴瑩瑩表示,藉由在會中凝聚社會意見與共識,讓更多人重視循環經濟,期望最快在2026年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
陳惠琳表示,未來也將會滾動修正檢討路徑圖,並納入更多的產業,一同加入循環經濟行列。
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3天活動議程。(圖片來源:環境部)
關鍵原物料循環受矚目,光電板回收與農業創新成亮點
論壇3天活動預計將展現台灣循環經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引領亞太循環合作並凝聚國際趨勢與法制化共識,最終推動亞太地區交流與合作。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任秘書陳國軒表示,循環經濟是淨零轉型不可或缺一環,對經境部來說不僅是責任也是新動力。其中經濟部在2024年已經公告事業廢棄物再利用品項52種,再利用率高達81.7%,資源再生產業產值達806.3億元,還有工業廢棄物媒合再利用數十萬噸。
以台灣的產業重點半導體為例,陳國軒表示,半導體製程中使用大量高純度硫酸,每年產生超過30萬噸廢硫酸,過去主要透過酸鹼中和、降級處理變成肥料用的硫酸銨,如今已透過輔導重新升級,可提煉成電子級硫酸。
近期太陽能板回收議題受各界關注,也輔導企業開發出易拆解太陽能模組,助重要材料提煉出來再利用。陳國軒表示,此次一大重點為關鍵原物料循環議題,包括廢棄太陽能板、風機葉片、電動車電池等。根據資料,2050年全球的廢太陽能板將達到9.1億公噸,2030年廢棄風機葉片將超過40萬噸,怎麼將危機化成轉機或是商機,便是產官學研需共同討論的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廢棄太陽能板釀環境危機!回收難、利潤低,國內外企業怎麼解決?
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循環經濟有其必要性。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指出,「循環農業」在4年前就已在農業淨零路徑中,從自古以來的「菇包肥料」,現在農業循環再利用已經結合跨領域科技,有多項應用,包括將牡蠣殼用在清潔、紡織、貓砂、建材等,鳳梨果皮經過清除也能成動物飼料等,這些都是農業實踐且已經商業化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