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碳權生產潛力大 東協碳交易市場可行嗎?

EN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簡稱東協)掌握龐大的生產碳權潛力,因為東南亞地區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再生能源資源,永續專家因此建議,東協成員國應共同響應,建立涵蓋整個地區的碳交易。

碳權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機制,旨在鼓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當國家或企業等實體採取行動,減少或移除大氣中的CO2和其它溫室氣體時,就會產生碳權。這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實現,例如再生能源轉型、節能措施、投資碳捕集與封存(CSS)項目,或參與林地復育和造林等活動。

減排行動在經過Verra和黃金標準(Gold Standrd)等獨立認證機構確認後,這些實體就會獲得碳權,每個碳權都代表特定的減少或移除的碳排放量。之後這些碳權可在碳市場上交易,出售給其他需要購買碳權來達到減排目標的實體。此過程不僅為永續措施提供了財務激勵,也透過將減排轉移至實現效果最顯著之處,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努力做出貢獻。

東協具有龐大的碳權潛力,因為該地區擁有豐富的再生能源資源,例如水力、太陽能和地熱。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是世界17個超多樣化(megadiverse)國家之一。然而,碳權系統目前仍難以實現。截至目前,東協國家尚未嘗試制定個統一的時間表或共同承諾,以實施涵蓋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碳交易。

即刻報名「建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鏈商機」研討會,掌握綠能產業最新趨勢!

每個東協成員國都有其獨特的政治、經濟和環境考量,這影響了他們在實施碳交易計畫上的個別措施與時間表。作為該地區最先進經濟體,新加坡在碳定價上已跨出重要一步,特別是在2019年實施碳稅,成立了國有碳權交易平台——氣候影響力交易所(Climate Impact X,簡稱CIX),來推動碳權交易。今年三月,馬來西亞也效法成立了碳交易平台Bursa Carbon Exchange(BCX),並推出一個碳權拍賣平台,以證明碳權交易的可行性。

東南亞地區其它國家也正在進入這塊領域。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之一,印尼在抑制排放上面臨挑戰艱鉅。儘管因經濟狀況而延後推出碳稅,印尼最近宣布計劃在2023年下半推出碳交易所。泰國官方碳權交易平台FTIX於今年一月正式啟動,主要提供泰國出口業者購買碳權的管道,展現了該國對此領域的興趣。其它東協成員,例如越南、菲律賓、汶萊、柬埔寨和寮國,在建立碳交易平台方面準備程度各不同,尚未對此做出堅定承諾。

東協可自碳權交易獲得許多潛在益處。據估計,碳權市場價值可能增加多達2,770億美元的投資。東南亞地區擁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自然氣候解決方案潛力,估計有58%的瀕危森林(約1.14億公頃)被視為財務可行的碳權項目。從這些項目獲得收益,可用於刺激對再生能源、節能與永續措施的投資,進而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同時創造東協國家的就業機會。

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所言,碳權機制存在挑戰和風險。這些挑戰包括誠信治理、利益的公平分配、對競爭力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和潛在的社會與環境負面衝擊。最近衛報一篇文章揭露,有超過90%的雨林碳權為無效碳權,引發了對「幽靈碳權(phantom credits)」的爭辯。不實減碳可能普遍存在,這表明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解決當前限制。

這些挑戰必須經過仔細思考以推行有效的碳交易。專家建議,東協國家可依循幾項步驟,來建立一個強健的碳交易平台。首先,建立交易的監管框架相當重要。此框架應該為參與、監督、通報和減排認證設立明確規則。其次,該地區必須設立準確的基準和排放清單。這需要在數據收集、技術和能力建構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第三是和國際組織合作,與歐美等成熟的碳市場交流經驗,這有助於東協國家採取標準化方法,確保碳權市場的完整度與可信度。第四,可在該地區展開試行計畫。尚不熟悉碳交易的國家,可在特定產業內試行,以評估系統的效率及有效性,並進行必要的調整。馬來西亞的BCX正是如此,參與者被允許測試交易平台,並就平台的實用性提供建議。

相關主題
東協強化再生能源合作 可望創造千億美元收入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