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東協區域電網有望整合? 雙邊電力交易是促成關鍵

EN

東南亞國家啟動能源轉型,朝淨零排放目標前進之際,連接東協(ASEAN)各成員的區域性電網或許不再只是紙上談兵。只不過,東南亞地理範圍廣闊、國家政策多樣,業界人士認為,要克服區域電網的執行挑戰,還得以雙邊電力交易作為基礎。

(圖片來源:iStock)

東協電網整合挑戰大 雙邊投資可作為開端

東協電網的概念早在1990年代晚期提出,作為成員國在能源效率合作和開發再生能源的方式,但該計畫在過去20年間停滯不前,如今隨著各國推動能源轉型再受重視。

新加坡吉寶企業(Keppel Corp)子公司城市能源(City Energy)正在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旗下綠能公司Gentari合作,研究是否有可能建造一條連接兩國的管線,以便新加坡進口氫能。

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能源公司(Sarawak Energy,簡稱砂電)執行長沙比尼(Sharbini Suhaili)表示,區域性電力市場首先需要這些雙邊投資作為開端。他本月24日出席新加坡國際能源週論壇談到,「當人們對電力交易感到滿意後,區域市場的邏輯就會變得更清晰。這需要私部門來推動,但政府也應制定政策及框架來協助我們。」

沙比尼指出,「在東協建立區域電網是個相當大的挑戰,因為這裡非常多元且地理範圍廣闊,但如果我們不做任何改變,那麼往後10年,我們仍會討論同樣的問題。」

新加坡再生能源匱乏 馬國及印尼搶攻綠能出口

這間砂拉越州公用事業公司此前已宣布,正協商在2032年前透過海底纜向新加坡供應1GW水力發電。他也透露,該公司正在研究如何以市場可接受的成本生產綠氫。如果研究成功,可能也計劃出口至新加坡。

印尼國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執行長達尼夫(Dannif Danusaputro)在同場論壇上表示,該國已有一條通向新加坡的天然氣管線,目前正研究透過現有傳輸管線出口氫能的可行性。

他也談到,如果區域電網的連接可以再擴大,也能進一步釋放該國的地熱能潛力。根據政府數據,印尼掌握了全球約40%的地熱資源。

新加坡可能是該地區國內再生能源最匱乏的國家,該國在2021年11月及2022年6月發布了兩次低碳電力進口的提案徵求書(RFP),作為其電力部門脫碳以在2050年實現淨零目標的計畫之一。

新加坡在2021年11月及2022年6月發布了兩次低碳電力進口的提案徵求書,以實現電力部門脫碳。(圖片來源:Rodney Topor

雙邊協議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將是考驗

然而,馬來西亞和印尼去(2022)年皆對再生能源出口祭出暫時禁令,儘管兩國已解除禁令。

再生能源公司­亞太區企業執行長普安(Frank Phuan)指出,新加坡在尋求從鄰國進口潔淨能源的同時,也應了解這些國家的需求。

他談到,「我們不要忘了大約在一年前,我們最親近的兩國鄰國宣布禁止能源出口。我們不能忘了那件事。一年過去了,我想我們都在反思這個問題。我認為這也和經濟因素有關。」

他還提到,印尼除了最近與新加坡簽署的跨境項目外,也計劃打造長期的再生能源生產生態系,馬來西亞則正在擬定能源交易政策。如何以一種讓各國皆滿意的方式來安排這些不同的資源,將是一大考驗。

綠能人才需求持續成長 IEA:將面臨缺工問題
東協電網難抵偏鄉 「分散式再生能源」系統有商機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