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叫車、外送平台設零碳目標 排放不減反增

EN

東南亞前兩大叫車和外送公司——新加坡的Grab和印尼的GoTo,想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但表現不及格,根據兩家公司於5月中公開的ESG報告顯示,去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增加。

Grab和GoTo都在2021年立下實現碳中和或零碳排的承諾,Grab所設期限為2040年,而規模較小、業務範圍不如Grab多國的GoTo則設定在2030達成目標。然而,兩家公司的報告顯示其溫室氣體排放劇增,上述承諾立刻自打嘴巴。

Grab的碳排放量在2021年至2022年間激增了123%,達到33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同一時期,GoTo的排放量增加19%,接近100萬公噸CO2e。

而這兩家公司的總排放量大多來自範疇三碳排(Scope 3 emissions),也就是這些排放並非來自公司擁有或控制的資產,而是公司價值鏈的間接排放。就Grab和GoTo的情況而言,主要碳排來自送客和外送的龐大車輛。

Grab在整個東南亞擁有超過500萬輛車,疫情爆發前在菲律賓就有6.5萬輛。令人驚訝的是,在疫情期間,Grab在菲律賓的司機數量減少將近一半,但排放量卻激增。

Grab回應媒體對於排放激增的問題時,特別著重在減少影響環境的幾項措施。Grab最新的ESG報告聲稱,透過鼓勵駕駛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例如用自行車配送、開電動或混和動力車載客等方式,已減少了3.9萬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該公司也強調,儘管去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也許令人感到訝異,但制定減碳策略時確實有將業務擴張列入考量。

Grab發言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碳中和策略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公司能以多快的速度鼓勵司機改開電動車,而這又取決於市場電氣化的準備程度,況且目前只有新加坡和印尼政府分別宣布在2040和2050年,將國家的車輛改用電動車。雖然Grab批評了政府,但含蓄又合理。

《馬尼拉時報》表示,菲國政府應該和Grab攜手制定政策,實現擴大電動車普及和減少現有車輛的目標。其實對政府而言,Grab車輛和司機的生態系統是座很有用的實驗場,可以測試稅收激勵和補貼等促進電動車普及的措施,並評估如何優化ESG報告以提供更準確的資料。Grab擁有足夠的車輛和司機,可透過實測得到有效結果,接著對其進行微調並擴展全國。

相關主題
熱浪席捲東南亞 阻礙綠能轉型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