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減碳戰1》AI資料中心邁入GW等級!低碳能源、電力架構革新,3大趨勢一次看

EN
加入收藏

因應AI高用電的趨勢,台灣須高度關注資料中心的「低碳能源使用」與「設備技術革新」。 (圖片來源:iStock)

因應AI高用電的趨勢,台灣須高度關注資料中心的「低碳能源使用」與「設備技術革新」。 (圖片來源:iStock)

全球數位化推動AI資料中心需求激增,已成為能源消耗與碳排熱點。面對國際能源轉型與企業淨零壓力趨勢下,資料中心的減碳轉型迫在眉睫。《RECCESSARY》推出「資料中心減碳戰」專題系列報導,從企業、技術、市場面,分析資料中心的脫碳解方與成長趨勢。

當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推動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倍增,加上企業面臨淨零排放的壓力,現有能源基礎設施已難以支撐。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的能源體系將從傳統的集中式發電,轉變成分散式能源供應,帶動電力設備與架構的改變,AI正引領資料中心的能源革命。 

趨勢1:AI用電量攀升,電力設備技術需升級

隨著AI資料中心規模的擴大,研調機構《DIGITIMES》分析師余佩儒指出,GPU晶片功耗正不斷攀高,單顆AI晶片功耗將超過2kW(瓩),AI資料中心用電需求將從MW(千瓩)進入GW(百萬瓩)級別,無論是OpenAI或Meta都可以看到相關布局,最快明年就會有GW等級的AI資料中心投入營運。

明年將正式進入GW等級AI資料中心時代。(圖片來源:Digitimes)

明年將正式進入GW等級AI資料中心時代。(圖片來源:Digitimes

因應AI高用電的趨勢,台灣身為AI供應鏈重要成員,必須高度關注資料中心的「低碳能源使用」與「設備技術革新」。
 
散熱是資料中心的設計重點之一,由於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PUE)規定已經愈來愈嚴格,過去主流的氣冷,逐漸轉向液冷;另一個則是「電源」,伺服器電源從過去的「in server(機櫃中電源)」,轉向獨立電源機櫃,可搭配電池備援模組(Backup Battery Unit,BBU),提供更穩定的供電。
 
為提升更高效的電力轉換過程,余佩儒指出,高壓直流電(800V DC)與固態變壓器 (SST)等電網級變革,將在兩三年後開始加快採用。
 
未來能源會走向無碳、更多元綠能供應。余佩儒認為,資料中心需要更穩定的電力供應,除了基本的風光選擇,現在基載型的低碳能源愈來愈重要,更將朝向資產共址(co-location)發展模式,指資料中心與發電廠設在同個地點,企業可直接取得電力,不需透過電網分配。

此篇為訂閱會員
限定內容
深入解析全球新能源和碳市場脈動,掌握產業趨勢的關鍵視角。
立即加入 RECCESSARY,解鎖完整文章與更多專屬內容,與淨零轉型同行。
立即加入會員,開啟你的國際視野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