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範疇三揭露不到5成!哪些產業資料搜集難?KPMG提3大解方

加入收藏

KPMG林泉興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指出,各產業減碳落差大,導致在地資料庫完整度不足。(圖片來源:KPMG)

金融業作為產業的資金活水,藉由金流引導各產業加速低碳化,也試圖為自身超高的範疇三挑戰找出解方。國際會計事務所安侯永續發展顧問(KPMG)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接受《RECCESSARY》專訪,分析台灣金融業減碳的3大痛點,並提出在全球淨零趨勢下的可能解方。

金融業3大挑戰:時間差、資料庫、產業別完整度

範疇三涵蓋企業無法掌控的碳排,例如外購原物料、燃料運送、產品試用階段等,對於銀行金融業來說,範疇三也是減碳大魔王,最大來源就是放貸、融資對象,占比動輒95%以上,必須「靠他人來幫忙」減碳。

根據KPMG於9月發表「全球銀行永續揭露報告」,調查歐洲、美洲、亞洲等地區共33家主要銀行發現,銀行業在範疇三「財務碳排」揭露不到5成、超過5成氣候數據落後財報逾1年,反應揭露率、揭露時效性都不足。林泉興指出,目前台灣金融業範疇三的3大挑戰包括:產業減碳落差大、資料庫完整不足,及報告揭露時間差。

範疇三制度其實行之有年,走了近30年。林泉興指出,「部分科技業、電力電子、材料零組件、半導體產業等,受到國際供應鏈牽動減碳需求,除此之外還有受歐盟、國內管制的水泥、鋼鐵、鋁業等高碳排產業,上述皆有較高的減碳共識,資料庫、法規、監管碳排的等資訊更加齊全。」

相較之下,住商、不動產、營建業等資料牽涉到在地資料庫,其中營運蘊含碳更難以計算,每一戶都具有不一樣生活、工作等型態,銀行難以獲取一致性數據,「縱使銀行業可自行建立內部資料庫,卻面對到不同產業資料蒐集難易度,在資料尚不齊全前提,金融業減碳挑戰大。」林泉興指出。

除此之外,「時間差問題」也造成金融業困擾。林泉興點出,企業通常在3月公布財報,8月才發布永續報告書揭露碳排,第一季時間還遇上農曆春節,金融業若要在第一季完成碳盤查與第三方查驗,時間壓力極大,導致揭露碳排的時效性不足。

林泉興預估2027年時間差的問題就能解決。為加速台灣企業永續轉型,金管會3階段要求公司申報年報永續相關財務資訊專章,第一階段為資本額達新台幣百億元以上、125家上市櫃公司,明年先行並在2027年申報。他點出,屆時資料就有較高的即時性,不會落後財報一年,永續資料較有參考價值。

建立資料庫時主要挑戰在於資料相對不齊全,導致數據品質不一。(圖片來源:iStock)

建立資料庫時主要挑戰在於資料相對不齊全,導致數據品質不一。(圖片來源:iStock)

金融業加速減碳3解方,蒐集資料自建模型最迅速

為確保每一家銀行所建立的模型,有同樣的架構跟計算基礎,已經有82%銀行透過PCAF(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s)方法學來衡量財務碳排,力求在評估跟計算找出共識,但現在主要挑戰在於住商、商用不動產等部分產業資料不齊全,導致「數據品質不一」。

目前金融業要解決範疇三挑戰,有三個方向可推進。林泉興點出,日前全球2大溫室氣體盤查重要標準GHG Protocol 與ISO 14064 已宣布共同合作,將有助於溫室氣體盤查的資料統一。

  1. 積極向客戶收集資料

  2. 建立資料庫推算模型

  3. 與產業公協會同商議

林泉興表示,銀行先建立自己的模型推算較為容易,可交由銀行風險管理部門一起處理。

一般銀行在辦理借貸或信用卡時,會先依收入、循環利息等條件評估信用,再給予內部分數。林泉興表示,過去金融業進行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時,同樣由風險管理部門建模,不再僅觀察匯率、信用風險等傳統經濟因素,而是將極端氣候事件納入考量,例如淹水或缺水是否影響企業融資、放貸與還款能力。

在資料部分,也可以跟產業公協會討論。林泉興表示,例如筆記型電腦碳足跡,歐盟也曾透過能源相關產品(Energy-related Product,ErP)建立計算架構,以標準化使用情境模擬。營建與住宅產業也可依此方式,由公協會建模,提升數據可比性。

不過林泉興坦言,部分產業減碳意識普遍落後,資料仍相當不足,也不一定有共識,就連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盤查都未齊全。為擴大碳盤查對象,去年底環境部宣布納入百貨業、量販店業、醫院等,其中製造業門檻降至年碳排1萬噸,新增約300家廠商。 

至於金融業要如何持續推進產業減碳?林泉興認為有兩大推力。包括產業公協會自發性減碳,或是金管會加大要求銀行業,如同金管會2021年發布「本國銀行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指引」,要求銀行業者應自2023年起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財務資訊。

林泉興指出,未來銀行在推動綠色債券、永續績效連結貸款等金融工具時,也可在商業合作過程中要求投融資對象提供關鍵資訊,不僅能提升數據的即時性,也能讓不同銀行之間的資料逐漸趨於平均,進而提高整體數據品質與完整性。

ESG制度是演進的過程,須滾動式調整

現階段金融業的產業資料不齊全只是短暫的,林泉興認為,就如同AI大數據,所有人開始把資料都丟出來的時候,就會自動會校正,趨近於提供正確的答案。

根據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全體上市櫃公司預計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確信。

國際上對氣候變遷議題已有較完整的揭露要求,相較之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揭露仍被歸類在新議題,亞洲發展較緩慢。林泉興建議,目前台灣已設立2050年淨零目標,也可設立2050年生物多樣性相關指導綱領目標,唯有先確立目標,接著政府部會或私人企業才能對齊。

生物多樣性揭露有其重要性。林泉興舉例,過去不少銀行業,在融資海外家具、木材等廠商時,也曾因牴觸自然生態環境而被罰錢。

林泉興認為,ESG仍在成長階段,無法期待一開始就有完整制度,無論是減碳、生物多樣性或PCAF方法學,都必須先有基本框架,再逐步演進。他認為,「ESG是一個滾動且進化的過程,雖未達成熟,但最終的永續方向都不變。」

從太陽能跨足表後儲能、微電網,慧景科技如何實現AI能源管理大夢?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