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構國際影響力:從生態轉型到制度對接!台灣跨界啟動生物多樣性國際對話

「共構國際影響力 | 生物多樣性 × 青年行動 × COP30之路」26日舉行。(圖片來源:世台聯合基金會提供)

為因應氣候變遷與自然資本快速惡化的全球挑戰,由世台聯合基金會亞太中心(STUF United Fund Asia Pacific Center)主辦、 RECCESSARY合辦,並由環境部指導的「共構國際影響力 | 生物多樣性 × 青年行動 × COP30之路」國際論壇,於2025年6月26日下午在台北犇亞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辦。

此次論壇以「制度創新」、「跨界行動」、「國際接軌」為3大核心,聚焦生物多樣性信用(Biodiversity Credit)、企業永續責任與青年倡議行動,匯聚產官學界代表及青年實踐者超過百人與會,共同思索通往COP30的 政策轉型與公私部門合作路徑。

「生物多樣性」上升為制度風險議題

論壇開場由STUF亞太中心林敬倫理事長及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代表致詞,兩位皆指出「生物多樣性」作為近年國際關注焦點,已從環保議題轉為「制度級的風險管理」,各界應重新認識自然對社會與經濟體系的價值。

論壇第一階段由台大林管處蔡明哲處長以「環境永續的創新機制:生物多樣性信用」為題,提出以 「自然揭露」、「市場誘因」及「制度參與」三位一體的觀點,呼籲企業應超前部署「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等國際自然揭露準則,加速與國際市場對接。緊接著,由Skyborn Renewables林子齊開發部總監發表「黑面琵鷺衛星追蹤計畫」,分享離岸風電場開發過程中如何兼顧候鳥遷徙路線與棲地生態安全,以具體案例示範能源轉型與生態保育的共生可能。

青年與企業攜手倡議,共構制度參與

論壇下半場則轉向實踐對談與行動倡議。在「企業對談」中, 啟碁科技永續長林夢如、ASJ Global Group創辦人 Solomon 及優纖隆副總謝煥麒,分別從製造業、品牌供應鏈與中小企業角度,分享企業如何落實自然治理、面對國際制度轉型。Solomon指出:「品牌客戶現在不只問碳排,更直接要求生物多樣性揭露。我們開始為森林、水源、農地等供應來源進行風險評估。」

青年行動發表環節由世台聯合基金會顧問黃一展帶來「曼谷論壇與永續倡議聯盟」成果報告,分享如何串連來自東南亞、新加坡等各國與台灣的青年組織,在聯合國活動期間進行倡議合作。強調:「我們想創造的是不只是倡議的聲音,而是真正能參與制度共構的青年網絡。」

論壇尾聲由世台亞太中心常務理事申心蓓宣布「STUF永續行動平台」將於2025年啟動擴大版計畫,串連更多區域青年與企業夥伴,參與COP30前後的國際討論。表示:「這不是一場論壇的結束,而是一個國際串聯的開始。」

本次論壇不僅是單一議題討論場,更是一個串連政策對話、制度實驗與國際交流的創新平台。透過這樣的共構形式,台灣青年與企業可望在COP30永續治理進程中展現更多實質作為,將在地經驗轉化為全球影響力。

2025「資誠永續影響力獎」徵件開跑!以永續驅動企業品牌價值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