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買家指南
馬來西亞
採購選項
電證分離再生能源憑證 | O |
國家綠電憑證 | △ |
再生能源直接購電協議 | O |
再生能源虛擬購電協議 | O |
綠色電價 | O |
自發自用 | O |
洞察
馬來西亞的石油收入佔整體財政收入的31%,能源出口佔出口總額的13%。然而隨著國際正逐步捨棄化石燃料,馬來西亞在2022年9月推出2022-2040國家能源政策(National Energy Policy, NEP)以確保未來能源部門的發展與競爭性。該計畫詳細說明政府在未來二十年針對能源部門的發展目標。馬來西亞能源市場近年的重大舉措包括在2019年推出長達十年的馬來西亞電力產業改革2.0計畫(Malaysian Electricity Supply Industry 2.0, MESI 2.0),旨在將電力市場從原有的自然壟斷市場轉為自由零售供給市場,允許其他供應商進入。此外,2022年8月馬來西亞可持續能源發展局(SEDA)宣布將導入虛擬購電協議(VPPA),讓綠電買家多了一項採購選擇。
在馬來西亞,大部分的開發商及發電廠偏向將綠電投入躉購費率或國際憑證,其中憑證可幫助實現電力以外的環境價值。在融資方面,銀行對於綠色融資心態保守,僅願意提供資金給獲利相對穩定的太陽能開發案,對於其他類型再生能源的投資獲利真實性仍在觀望。整體而言,目前綠電買家欲在馬來西亞獲取大量綠電僅能透過購買國際型再生能源憑證(如I-REC及TIGR)或是參與虛擬購電協議(VPPA)計畫。
根據馬來西亞能源和自然資源部(KeTSA)公布的馬來西亞可再生能源路徑圖(MyRER),預計在2025年會有31%的發電裝置容量來自再生能源。這目標旨在支持2030年將碳排放量降低45%(以2005年碳排數據為基礎)。根據官方公佈的馬來西亞再生能源潛力數據,目前裝置容量只佔潛力場址的3%左右,顯示馬來西亞擁有龐大太陽能潛力,然而目前尚未出現足夠推動力使太陽能相關投資進入市場,可能導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進度停滯不前。對於需要在馬來西亞獲取再生能源的企業而言,馬來西亞在自發自用類型的補助計畫相對東南亞其他國家完善,企業可以先投入SELCO及NEM等計畫,至於VPPA市場則建議等待整體機制更加明確後再考慮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