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閔茜
RECCESSARY 記者

News
AI加速核融合研發,全球60家新創競逐!專家為何看好台灣能打進供應鏈?
台灣首場匯聚產官學研的核融合論壇今(16日)登場,聚焦國內外核能發展新趨勢與面臨的挑戰。儘管核融合距離商業化仍有一段路,但隨著各國積極布局,專家也呼籲台灣應善用精密科技與製造優勢,爭取在全球核融合產業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2025-05-16
News
綠電需求預測只花10分鐘!慧景推「綠電採購AI代理人」助售電業智慧轉型
隨著國際供應鏈對淨零永續要求升高,企業綠電需求持續攀升,再生能源售電業者為企業獲得綠電的重要關鍵。為此AI能源軟體服務商慧景科技今(15日)推出全新「綠電採購AI代理人」,助力售電業服務智慧化,迎接龐大發電資料、多元用電需求與繁複帳務挑戰。
2025-05-15
News
氫能、地熱成企業購電新選項,台電:2030年綠電轉供上看400億度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即退出《巴黎協定》,近期的對等關稅措施也再次掀起國際動盪,各界對ESG政策轉向觀望,但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認為淨零仍是長期目標方向,他昨(14日)出席「淨零未來關鍵行動力論壇」指出,在RE100國際趨勢推動下,台灣綠電需求將快速成長,預計2030年綠電轉供需求將高達400億度。
2025-05-15
Exclusive
隱身中科的生物炭永續材料專家,光泰環能助台廠打造低碳跑步機、電子產品
從最高標準、通過國際認證的農業等級生物炭(biochar)出發,到結合塑膠、碳纖維、水泥等材料化擴大應用,總部位於中部科學園區的光泰環能,成為台灣首家獲得國際生物炭認證的企業,光泰環能總經理彭俊明接受《RECCESSARY》專訪,分享公司將生物炭材料化的實績,以及如何搶進永續發展領先的歐洲市場。
2025-05-15
News
非核家園2》核能延役爭議多,台灣該研發小型核電SMR嗎?機會與風險一次看
在邁入非核家園前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下簡稱《核管法》)修法昨(13日)三讀通過,核電廠可延役最長20年,不過核三廠2號機仍將在5月17日依法正式停機。
2025-05-14
News
非核家園1》首個沒有核能的夏天!台灣能源轉型重押天然氣,供電面臨哪些風險?
隨著核三廠2號機除役,台灣將迎來史上首個「無核能」夏天,為能源轉型寫下新里程碑,也是考驗穩定供電承諾的開始。雖然政府已掛保證到2032年前供電無虞,能滿足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伴隨的高用電,但專家認為,台灣雖然不缺電,但缺的是電力調度的彈性與風險控管機制。
2025-05-13
News
AI推升用電增300%!蓋電廠難追需求,台達、雙鴻如何搶搭AI商機?
從智慧製造、智慧倉儲、智慧機器人到醫療、金融等,人工智慧(AI)已經導入各行各業,各界也關注伴隨而來的用電量。散熱大廠雙鴻董事長林育申6日在AI NEXT FORUM論壇點出,「電力即算力」、「算力即國力」。
2025-05-07
News
AI能源效率成標配!台達攜經濟學人推全球永續AI報告,解析各區域供應鏈挑戰
人工智慧(AI)驅動產業創新,帶來更方便的生活,但由於其高耗能、高用水,為環境帶來的衝擊顯而易見。根據《經濟學人》集團旗下Economist Impact撰寫的全球研調報告指出,隨著永續需求提高,AI開發商在評估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時,應進行生命週期分析和即時能源監控,而非僅考慮成本。
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