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倫敦氣候週揭轉型金融新趨勢:2025成台灣「可信度」落地關鍵年,政府與企業如何跟進?

倫敦氣候週揭轉型金融新趨勢:2025成台灣「可信度」落地關鍵年,政府與企業如何跟進?

在全球氣候治理邁入「轉型金融」的新階段後,金融體系如何支持高碳排產業實質脫碳,成為政策與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轉型金融專案研究員黃郁琳以2025倫敦氣候行動週為切入,盤點國際金融監理與企業資訊揭露最新進展,並反思台灣轉型金融政策的落差與挑戰。

2025-08-08
氫能百科3》繼加氫站後,氫能如何開啟工業、發電脫碳之路?4方向推進政策落地

氫能百科3》繼加氫站後,氫能如何開啟工業、發電脫碳之路?4方向推進政策落地

氫能有助成為高碳排產業新的節能減碳解方,繼上一篇解析加氫站安全性與各式氫能交運運輸應用後。工業氣體大廠聯華林德聚焦談氫能如何在工業領域、民生家用、發電端發揮減碳效益,並針對台灣的氫能產業發展,提出4大建議,以及借鏡其他國家的氫能布局。

2025-08-05
前進IETA Asia Climate Summit 2025會議:泰擬推區域碳權標準,3趨勢看亞洲碳市場走向

前進IETA Asia Climate Summit 2025會議:泰擬推區域碳權標準,3趨勢看亞洲碳市場走向

一年一度的亞洲氣候峰會(ACS)由全球三大碳市場組織之一的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主辦,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碳市場專業盛會之一。今(2025)年峰會於7月8~10日在曼谷舉行,吸引來自聯合國、世界銀行、Google等超過900名國際組織、企業與政府代表團與會。《RECCESSARY》此次受邀出席,第一時間與現場多位開發商、機構投資者與專家等進行深度交流,並彙整出三大亞洲碳市場發展趨勢與機會供各界掌握先機。

2025-08-01
鋰電池廠火災敲響警鐘,「安全」如何成為製造根本?4張圖掌握產業風險管理

鋰電池廠火災敲響警鐘,「安全」如何成為製造根本?4張圖掌握產業風險管理

鋰電池產業在能源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其製造過程潛藏高風險。本文作者格斯科技營運長曾廷錦聚焦鋰電池工廠的安全治理,從鋰三元、磷酸鋰鐵、鈦酸鋰等技術製程特性出發,剖析不同階段的潛在風險,說明選址、預警、化學品管理與制度文化等多個管理防線。他強調,安全應融入製造邏輯,而非附加條件,唯有讓技術選擇與風險治理並行,才能支撐能源轉型下的產業發展。

2025-07-25
「漂綠」與「噤綠」引爆信任危機!全球亂局下正扼殺永續未來的綠色迷霧

「漂綠」與「噤綠」引爆信任危機!全球亂局下正扼殺永續未來的綠色迷霧

在 2025 年全球永續發展週期中,進入了關鍵的「降速換檔期」。在此期間,「漂綠」(greenwashing)與「噤綠」(greenhushing)現象交互作用,正在重塑永續發展的生態格局。兩者雖具不同特色,卻同樣反映企業組織於永續行動與聲明間的落差,對市場資訊透明度、消費者信任與企業組織聲譽均帶來挑戰。

2025-07-24
拆解VCMI範疇三行動守則:實質減量、高品質碳權並進,4策略打造可信減碳行動

拆解VCMI範疇三行動守則:實質減量、高品質碳權並進,4策略打造可信減碳行動

範疇三減碳是企業邁向淨零最棘手的一環。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PwC Taiwan)拆解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倡議(VCMI)所推動的「Scope 3 Action」,說明如何透過碳盤查、高品質碳權補足短期缺口,並最終回歸實質減量路徑,打造更具韌性的低碳轉型策略。

2025-07-15
丹娜絲颱風釀南部停電!從虎尾「孤島微電網」實驗,看見表後儲能為何是防災關鍵

丹娜絲颱風釀南部停電!從虎尾「孤島微電網」實驗,看見表後儲能為何是防災關鍵

2025年7月初,颱風丹娜絲夾帶強風豪雨襲台,對南部造成重創。高雄、屏東等地傳出多起水災與長時間停電,全台一度超過18萬戶停電。當氣候衝擊加劇、電網穩定性面臨挑戰,我們必須開始思考:除了依賴電力公司的搶修系統,家庭與社區是否也能具備一定程度的「用電自主性」與「能源備援能力」?

2025-07-11
釋放儲能多元潛力:盤點歐洲、澳洲市場案例,制度設計如何引領下一波能源轉型?

釋放儲能多元潛力:盤點歐洲、澳洲市場案例,制度設計如何引領下一波能源轉型?

台灣403花蓮強震曾引發電網劇烈波動,儲能系統在數秒內迅速穩定供電。富安能源(Fluence)亞太市場成長經理王建凱撰文指出,儘管儲能是電網穩定的關鍵,國內卻受限於制度僵化與市場機制不足,難以發揮其價值。他呼籲參考歐洲、澳洲經驗,引入容量市場與創新機制,擴大儲能參與範圍,以加速電力市場改革與綠能整合。

2025-07-11
風災後的台灣綠電未來:從破壞中找氣候韌性解方,打造分散式智慧電網該怎麼做?

風災後的台灣綠電未來:從破壞中找氣候韌性解方,打造分散式智慧電網該怎麼做?

面對近日颱風對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設施造成的破壞,我們感同身受,這是大自然對我們系統韌性的嚴厲考驗。此刻,社會出現對再生能源質疑的聲浪,我們完全理解大家的焦慮與不安。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應深思:台灣究竟需要怎樣的能源體系?我們要繼續依賴進口燃料與集中式發電,還是邁向一個更乾淨、更安全、更有韌性的分散式綠能社會?

2025-07-10
碳費該為美國關稅讓步?從數據看對碳排大戶成本影響,為何台灣碳費政策不該再鬆綁

碳費該為美國關稅讓步?從數據看對碳排大戶成本影響,為何台灣碳費政策不該再鬆綁

2025年是台灣碳費制度上路元年,也是碳定價政策落實的關鍵時刻。近期因應美國關稅與產業壓力,碳費政策出現調整,引發對其減碳成效的質疑。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研究員林雨璇檢視制度配套與潛在漏洞,呼籲避政府避免削弱政策力道;同時深入分析《巴黎協定》第6條的國際碳權發展與歐洲爭議,提出國內應如何在制度設計上嚴格把關。

2025-07-08
台灣碳權外交新局(下):盤點中南美、大洋洲邦交國潛力,企業能從哪3種模式切入?

台灣碳權外交新局(下):盤點中南美、大洋洲邦交國潛力,企業能從哪3種模式切入?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從亞太成功案例看見海外碳權開發的潛力與途徑。本篇將聚焦台灣的邦交國,從市場趨勢與政策的角度出發,探討企業如何透過碳專案參與國際氣候行動,並開創永續合作的外交可能。相較於其他市場,友邦國家具官方合作基礎,能為台灣碳權外交奠定更穩固的起點。

2025-06-27
台灣如何透過碳權外交接軌《巴黎協定》?解析「榮邦計畫」下的綠色新機與風險

台灣如何透過碳權外交接軌《巴黎協定》?解析「榮邦計畫」下的綠色新機與風險

《巴黎協定》第6條碳權機制成為國際減碳關鍵工具,台灣也將其納入「榮邦計畫」拓展綠色外交。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深入剖析境外碳權如何化減碳合作為資產、助企業避開碳邊境風險,並指出台灣在法規與國際接軌上的挑戰。

2025-06-23
1 2 3 4 5 6 7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