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0-14
ISO推全球首個生物多樣性標準!與TNFD等多框架銜接,助企業辨識風險、強化投資信任
面對日益升高的自然風險,「生物多樣性」正成為企業永續的新焦點。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近日發布全球首個聚焦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標準「ISO 17298: 組織生物多樣性-指南和要求」,幫助組織評估其生物多樣性影響、依賴性、風險和機會。
2025-10-14產業減碳系列》航空業導入SAF能省下8成碳排,華航、長榮與星宇怎麼找淨零突破口?【分析】
永續航空燃料(SAF)是航空業減碳主力,今年4月中華航空、長榮航空與星宇航空等國籍航空首次在台添加SAF創下新里程碑,然而SAF成本高出傳統燃料2至5倍,產量有限、尚未形成規模化的供應鏈,未來該怎麼走?《RECCESSARY》整理三大國籍航空減碳進展,訪問專家一探台灣的SAF供應鏈如何成形。
2025-10-09COP30前夕環團齊發聲,籲政府強化NDC 3.0、落實國土規劃打造韌性台灣
在巴西氣候峰會(COP30)前夕,台灣10個環境團體今(9日)齊聲呼籲政府加嚴氣候承諾,提出3大方向11項訴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指出,政府應完善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目標,以具體策略展現減碳決心;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則強調,政府需以《國土計畫法》為核心,整合能源、農業與環境政策,建立跨部會協作機制,讓綠能發展更公平、有序。
2025-10-01越南綠色工業園區崛起!全球供應鏈移轉,開發商如何吸引科技廠、樂高進駐?【分析】
越南出口貿易在該國國內生產毛額占比於2023年超過86%,但要充分發揮「世界工廠2.0」的潛力,必須與全球永續低碳趨勢接軌,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園區紛紛強化節能減碳、再生能源發展等,吸引外資進駐設廠。《RECCESSARY》以兩個指標性開發案為例,觀察越南工業園區的綠色轉型趨勢。
2025-09-30建築減碳潛力大!全球城市貢獻7成排放,AI、數位孿生為何是淨零關鍵?
城市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卻也承受氣候危機第一線衝擊。全球約3分之2能源消耗、7成以上碳排放來自城市,因此如何透過 AI(人工智慧)與數位轉型推動減碳,成為關鍵課題。鴻海智慧城市平台負責人林旭瑩今(30日)出席「2025台灣永續峰會」時指出,AI智慧城市的發展仰賴龐大的公共資源與GPU(繪圖處理器)算力,政府在其中應扮演推動角色。
2025-09-30大馬曝10年鋼鐵業脫碳大計:碳稅最快2026上路,綠色鋼鐵供需如何創造?
馬來西亞近日公布2035鋼鐵業發展藍圖(Steel Industry Roadmap,SIR2035),除了將市場供過於求的問題列為首要改革方向,也計劃透過碳稅等碳定價制度推動產業減碳,並在2050年實現脫碳目標,未來也將建立東協綠色鋼鐵標準,扮演區域產業轉型的領頭羊。
2025-09-27開箱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水泥窯日處理破百噸花蓮垃圾,轉廢為能大解密
台泥花蓮和平廠的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RRRC)今(27日)正式啟用,為全台首座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示範場域,同時也結合人文博物館「鸚鵡螺博物館」,將開放民眾預約參觀。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5~6年前台泥說要打造一個社會無感、兼具美感與觀光的廢棄物處理廠,如今可以說是成功交卷了。
2025-09-26碳費、對等關稅夾擊,企業減碳壓力擴至供應鏈!專家籲加速節能與綠電採購
為探尋產業減碳解方,全國工業總會25日舉行「產業碳中和聯盟」圓桌會議,聚焦製造業減碳策略。會中碳費、對等關稅及碳關稅成為討論焦點。永灃環境管理顧問溫麗琪指出,越來越多企業已導入內部碳定價制度,不僅作為減碳決策的重要依據,甚至開始向供應鏈收取相關費用。
2025-09-17紐約氣候週將登場》台灣NGO出席聚焦NDC 3.0、高溫調適,今年哪3大議題受矚目?
被視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前哨戰的紐約氣候週(Climate Week NYC)預計9月下旬展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等NGO團體將今(17日)宣布將聯合出席。TCAN總監趙家緯指出,今年紐約氣候週有3大重點,包括督促尚未提出最新「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的國家盡快提出、聚焦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與高碳排產業轉型,以及對美國氣候政策倒退的全球回應。
2025-09-17資料中心減碳戰2》資料中心拚24/7無碳能源:Google採購離岸風電、地熱,背後有哪些考量?
在人工智慧(AI)爆發式成長的推動下,亞馬遜AWS、微軟、Meta等雲端服務巨頭都正規劃將旗下大型AI資料中心落地台灣,輝達亦宣布攜手鴻海與台積電打造大型資料中心,全球資料中心快速擴張。《RECCESSARY》專訪已在彰化設立資料中心的Google亞太區能源與基礎設施資深協理蕭義俊,從能源使用的角度來觀察,科技大廠在資料中心的綠電布局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