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电「小额绿电」首批竞标释出1,000万度未能全数卖出,360件商品最终仅50家厂参与、47家业者得标,且中小企业参与不热络,只占其中二成。有民间团体认为,现阶段小额绿电难以回应中小企业绿电需求,在数量有限和价高者得的框架中,无法降低绿电成本。
台电彰滨光伏场。 (图片来源:经济部)
小额绿电得标价 未符合中小企业便宜绿电期望
台电表示,第二波小额绿电预计本月15日上架,将新增10万度绿电商品。不过第一批小额绿电投标金额落在每度4.9元至5.5元间,环保团体绿色和平认为得标价价格不菲,对比能源署公告今(2023)年下半年地面光电趸购费率,每度收购价仅3.868元。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专案主任方君维指出,小额绿电方案立意良善,但以竞标方式购买绿电,在数量有限与价高者得的方式下,无法降低绿电成本,难以真正协助中小企业获得绿电。
阳光伏特家绿电交易专员杨哲源提到,中小企业希望台电小额绿电不只是释出量,也能有更好的价格,「以售电业者的角度,我们一直都有绿电,大家喊买不到绿电,是指买不到便宜的绿电」。
一个电号仅可得标一商品 民间认为限制太严格
针对有公司认为单一企业采购只能「一个电号竞标一包」限制太严,杨哲源认为,这项规定确实会影响企业购买意愿,等于公司买不到的绿电,还是得向民间售电业者购买。 「台电可能希望各家公司雨露均沾,却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杨哲源说。
台湾绿电应用协会秘书长许博涵表示,小额绿电设计应该更弹性化,名副其实帮助到中小企业。他提到,首批商品规格只有六种组合,一个电号能标的绿电也不多,变成「大的企业不来、小的企业也不来」。
观察这次小额绿电标售,再生能源推动联盟秘书长高茹萍认为,台电未来应规划更开放、多元的绿电交易模式,除了让民间售电业者也可以到平台委托交易,企业也能在平台弹性选择购买风电、光伏或地热,以推动更成熟的绿电交易市场。
高茹萍建议,小额绿电未来可以考虑纳入电信三雄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售电,让企业可以货比三家,真正活络绿电市场,「现在就只有台电一家独门生意,你真的很难说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价格」。
绿色和平吁企业自发自用 提升整体绿电占比
小额绿电除了交易面有改善空间,绿色和平也提出辅导企业使用「自发自用」的低成本绿电模式,降低绿电价格并增加整体绿电发电量,从根本解决台湾绿电短缺困境。
方君维建议,政府可透过补助、奖励、媒合等方式,协助企业成为绿电的产销者,而非单纯透过购买、竞价制度取得绿电。在绿电自发自用模式下,包含厂内自用与转供自用两种方法都应是企业考量的选项,在可控成本下加速企业提升绿电占比。
绿色和平报告提到,台湾自由市场绿电数量太少,自发自用是最具成本效益选项。 (图表来源:绿色和平2022年《RE10x10企业绿电倡议年度成果报告》)
方君维举例,美国联邦光伏税抵免(Solar tax credit)就是透过财政补助措施,鼓励企业持有或投资光伏电发电设备,自主生产绿电,并根据投资金额或发电量等比例提供税收减免,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诱因。
小额绿电第一波竞标外界观望气氛浓厚,高茹萍分析,一方面国内用电大户条款太宽松;另一方面国际间的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过渡期虽已上路,仍有不少企业未意识到购买绿电的迫切性。高茹萍提到,「企业应该察觉若不用绿电,未来出口还是要付出碳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