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经济部能源署)
地热可24小时发电作为基载电力,被列为台湾接下来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经济部20日举办第二届「台湾国际地热论坛」,邀请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日本、新西兰地热开发专家,分享国外先进地热开发技术、电厂开发与项目管理经验,吸引逾47家国外厂商、600多名国内产官学研代表参与。
台湾地热趸购费将采「前高后低」 拟修法松绑土地开发限制
工研院初估,台湾的浅层地热潜能约为1GW(吉瓦),深层地热约40GW。 经济部次长曾文生致词提到,地热能属于基载电力,不像风电及光电易受气候影响,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希望台湾接下来引进岛外先进技术,让地热能在2050年能达到6GW规模。
曾文生说,台湾现在有24处地热案场陆续运转及开发中,位置包含大屯山区、宜兰的清水、仁泽、土场,花莲的瑞穗,台东的红叶、知本、金仑等,规划总装置容量约达61.75MW(兆瓦)。
经济部次长曾文生。 (摄影:许祖菱)
曾文生进一步表示,台湾与其他发展地热国家不同之处是土地运用密集度高,因此土地管理是台湾发展地热重要议题,经济部将与相关部会讨论,透过法规管理,完善地下定向井之土地使用、补偿等规划;此外,地热趸购费率会导入「前高后低」机制反应前期成本,并辅导设置「地热单一服务窗口办公室」。
中油董事长李顺钦表示,氢气和地热是中油发展绿能的两大主轴,已拟定三大策略「从探勘、到发电」、「先独资、后合资」及「先研发、后试产」来发展地热。 宜兰仁泽地热已于2023年正式启用,宜兰土场4MW案场预计今年4月加入,明年则有5MW并网。
美国地热项目公司吁政府扩大投资 简化企业开发流程
为提升国内厂商钻井管理知识、加速地热能产业链建立,经济部本次邀请多国地热专家分享国际发展趋势与技术新知,包括地热项目评估公司SLB新能源、地热技术公司GreenFire Energy、美国油田服务巨头贝克休斯(Baker Hughes)、新西兰能源开发与地热钻井公司MB Century、以色列地热开发商Ormat等。
地热能开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探勘,SLB子公司GeothermEx 总裁罗伯森泰特(Ann Robertson-Tait)表示,要加速地热能发展,政府必须扮演领头羊角色。 以美国为例,美国地质调查局在1960年代就投入大量资源研究探勘地热,1978年又透过制定新能源法案提供补贴,吸引私部门投入开发,近期推出的《降低通膨法案》为能源商带来了更多投资诱因,这些激励政策能有效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加速产业成长。 她建议台湾政府建立精实、高效且透明的补助项目,以协助企业依循当地法规完成项目开发申请。
GeothermEx 总裁罗伯森泰特出席论坛,谈政策如何吸引企业投资地热能。 (摄影:许祖菱)
德州学者谈「地热无所不在」计画 让开发摆脱地点限制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经济地质研究所副主任威斯安(Ken Wisian)则分享了德州的「地热无所不在」(Geothermal Anywhere)计画。 他提到过去几年的地热技术有突破性进展,像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热能转换成电能等技术的进步,让地热能可以摆脱开发地点限制。
威斯安表示,以往美国地热能集中在洛矶山脉以西,但现在德州也有多个地热项目,未来若技术成熟,地热有机会在任何地点钻探,例如就近提供学校或医院能源。 美国军方高度投入「地热无所不在」计画,认为地热能将在国防建设扮演要角,地热能的优点包括供给即时、稳定、价格具竞争力,而且生产过程可达到低碳、零碳,甚至是微负碳。
威斯安提到研究团队在「地热无所不在」计画发现的地热能优势。 (截自台湾国际地热论坛直播)
英国专家看好台湾地热潜力 建议引入完整技术与经验
英国地热钻探顾问咨询公司Black Reiver负责人葛瑞(Kevin Gray)表示,台湾拥有庞大地热能潜力,加上半导体等产业对绿电有极大需求,也对电价波动敏感,地热能可说是作为基载电力的理想选择。 但他提到,过去有不少国家大撒币开发地热,却只吸引到短视近利的投资人领到补助后就离开,他建议台湾开发地热不能只采购精良的器材,也要引入钻井人才与专业经验,建立完整的国家产业链。
宜兰仁泽地热发电厂。 (图片来源:宜兰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