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澳洲碳权调查结果出炉 固碳成效启人疑窦

EN

澳洲科学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于本周发布报告指出,澳洲碳权的运作机制存在缺陷,恐会弱化投资人对其的信心,而这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正好再次反映了外界对于碳权造假的质疑。

今年上半年,市场对于澳洲的碳权项目提出质疑,认为这些项目未能真正达到减排效果,因而有造假嫌疑,澳洲政府遂任命首席气候科学家丘布(Ian Chubb)带领团队,对此进行调查。澳洲科学院受到丘布的委托后,针对澳洲的四种碳权产生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优劣势以及局限,并撰写了报告。

澳洲科学院在报告中指出,他们针对人为植被固碳(human-induced regeneration)、阻绝森林砍伐、使用掩埋沼气、进行碳捕集与封存等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上述四种碳权产生方式都存在缺陷,这样恐会削弱投资人和社会大众对于碳权的信心。

其中一大症结点在于,若这些减排项目无法获得碳权,是否仍会继续推进减碳方面的努力;此外,碳权项目的复杂性过高、缺乏透明度,种种问题都在澳洲科学院的报告中浮上台面。以新南韦尔斯州(New South Wales)和昆士兰州(Queensland)的农民而言,他们因为减少畜牧所需的土地开垦行为而获得碳权收入,但事实上,当地植被快速生长的主要因素,其实是来自于降雨量的增加。

澳洲科学院指出,澳洲碳权有28%皆来自于植被固碳项目,是占比最高的碳权生产方式,不过细看这些项目的减排效果会发现,降雨量的变化为一大重要因素,得以影响自然系统中木质生物成长的速度,人类活动实际上对此影响甚微。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与碳权完整性标准中所谓的「以事实为基础」相互抵触,因为目前尚不清楚该如何区分这些项目中,固碳的变化量是来自于人为效果,抑或是气候的改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教授麦金塔(Andrew Macintosh)对此示警,他认为这份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碳权仅仅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调查内容在在强化了外界的质疑,反映出碳市场存在严重的诚信问题,且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相关主题
卡塔尔世足高举减碳愿景 黑历史仍难抹去
中国碳排量下滑 专家看衰:碳达峰知易行难
Back
TOP
索取下载

请填写资料后立即开始下载

姓名
公司
职称
公司邮箱
本网站使用cookie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