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新加坡淨零2》新加坡產全球10%晶片!資料中心推升用電,綠電憑證成減碳關鍵

加入收藏

()

目前新加坡擁有超過70座資料中心,總容量超過1.4GW,是亞太地區最密集資料中心市場之一(圖片來源:iStock)

2025年是新加坡獨立60週年,地狹人稠的新加坡,95%電力仰賴天然氣進口,為達成國家減碳目標,透過投入低碳技術與國際合作來實現氣候目標,成為東南亞地區減碳的先行者。

《RECCESSARY》日前參加新加坡「2025再生能源市場亞洲研討會」(REM Asia),深度了解新加坡在資料中心減碳、推動東協電網的進程,並推出「借鏡新加坡淨零」系列專題報導,掌握新加坡邁向淨零的關鍵做法。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經濟重鎮,正積極發展成為資料中心與半導體產業的區域樞紐。然而,面對地狹人稠的土地限制與電力資源緊張,除了建置再生能源,採購綠電憑證也是重要解方。

今年在新加坡「2025再生能源市場亞洲研討會」(Renewable Energy Markets Asia, REM Asia)上科技大廠亞馬遜AWS、微軟都提到碳排放是企業在亞洲設點主要考量,面對無法大規模建置再生能源的國家來說,購買綠電憑證將有效降低碳排放。

半導體、資料中心擴建,新加坡電力迎挑戰

目前新加坡擁有超過70座資料中心,總容量超過1.4GW(百萬瓩),是亞太地區最密集資料中心市場之一。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與數位經濟快速擴張,電力需求持續攀升,2024年5月星國也推出「綠色資料中心路線圖」,短期內計劃新增至少300MW(千瓩)容量,並可能進一步擴增200MW的綠電供應。 

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強化半導體布局,根據東協簡報,2023年新加坡半導體製造產值超過1,330億新元,目前半導體產業占新加坡國內生產毛額(GDP)約7%,吸引恩智浦半導體、美光科技、台積電、英飛凌、格芯、聯華電子等國際大型半導體公司在當地投資設立製造廠或研發中心。

數位經濟產業已占新加坡GDP約17%,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指出,過去幾十年來,新加坡晶片產量占全球10%,全球晶片製造設備約占5分之1,同時新加坡也承諾投資約10億新元建立晶片研究設施。 

然而,這也對新加坡的用電與減碳帶來壓力,目前資料中心產業對星國資訊與通訊產業碳排貢獻率高達82%。EDB資料指出,由於工業減碳需求提升、數位經濟等電力密集型產業增加,新加坡未來5年電力需求峰值預計以5%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成長,需要更多乾淨能源才能滿足未來電力需求。

    此篇為訂閱會員
    限定內容
    深入解析全球新能源和碳市場脈動,掌握產業趨勢的關鍵視角。
    立即加入 RECCESSARY,解鎖完整文章與更多專屬內容,與淨零轉型同行。
    立即加入會員,開啟你的國際視野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