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曝10年鋼鐵業脫碳大計:碳稅最快2026上路,綠色鋼鐵供需如何創造?

EN
加入收藏

馬來西亞政府公布鋼鐵業發展藍圖,預計在2050年實現產業脫碳。(圖片來源: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

馬來西亞近日公布2035鋼鐵業發展藍圖(Steel Industry Roadmap,SIR2035),除了將市場供過於求的問題列為首要改革方向,也計劃透過碳稅等碳定價制度推動產業減碳,並在2050年實現脫碳目標,未來也將建立東協綠色鋼鐵標準,扮演區域產業轉型的領頭羊。

大馬鋼鐵業發展藍圖,先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29日在東協鋼鐵論壇(2025 Asean Iron and Steel Forum)暨東協鋼鐵政策決策者會議(Asean Policymakers Conference on Steel)上推出該藍圖,提出馬來西亞鋼鐵業10年內的發展方向。

根據SIR2035規劃,一共分成3個階段、15項主要策略。第一階段是2025年及2026年的「重新定位」(Reset the Trajectory)、第二階段是2027年至2034年的「基礎投資」(Invest in the Foundations)、第三階段是自2035年開始的「加速發展綠色生態系統」(Accelerate Green Ecosystem)。

大馬2035鋼鐵業發展藍圖一共分成3個階段、15項主要策略。(圖片來源: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

大馬2035鋼鐵業發展藍圖一共分成3個階段、15項主要策略。(圖片來源: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

MITI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 Abdul Aziz)表示,短期內先處理產能過剩問題,同時重新建立許可證規定、嚴格打擊非法業者、保障國內原料供應等,為接下來的產業脫碳奠定發展基礎。

寄望碳定價機制帶動轉型,估綠色鋼鐵需求5年達2.5倍

針對鋼鐵業綠色轉型最基本的市場供需問題,SIR2035提到,馬來西亞政府預計最快2026年實施碳稅機制,將以碳排量向鋼鐵業者課稅,並將徵收到的碳稅交由新成立的碳競爭力基金(Carbon Competitiveness Fund)負責管理,用於投資綠色轉型計畫,協助企業採用低碳技術、拓展新市場、提升出口能力。

另外,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從2027年起推出其他碳定價制度,例如「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的排放交易體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限額加稅(cap-and-tax),預料也將限制鋼鐵製造商的碳排,並形成產業內的碳交易市場。未來也將要求業者提出碳排報告,並制訂與國際標準相符的綠色鋼鐵標準。

市場需求部分,SIR2035預估,未來5年內綠色鋼鐵的需求將較目前成長2.5倍,占鋼鐵總採購量的4成以上。MITI將推出支持在地低碳鋼鐵計畫「Buy Made-in-Malaysia, Buy Low-Emissions」,預計將先調整政府基建及建造計畫的採購條件,並針對私人企業制定行動準則及標準,全面推動使用在地生產的低碳鋼材。

此外,東姑賽夫魯在會中提出區域合作框架的概念,希望由馬來西亞建立東協鋼鐵業產能與利用率資料庫,以及一套包含完整監測、報告及驗證(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MRV)與環保產品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s,EPD)的產業脫碳標準,扮演區域綠色鋼鐵發展的領導者。

資料來源:MITIReutersEdge Malaysia(1)(2)The Sun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