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亞太
2025-07-31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在即,台灣石化業產能不減反增?業者提2大減塑建言
8月5日起聯合國即將展開新一輪「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綠色和平今(31日)於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再次呼籲源頭減塑重要性,反對新四輕、讓石化產業不再擴張;環境部回應,將密切關注塑膠公約的進展與透過廣徵民間意見,滾動調整政策制定,確保政策與國際趨勢接軌。
2025-07-30地方「淨零自治條例」評比首公開!宜蘭、新北表現佳,各縣市減碳難題在哪?
世界淨零轉型潮流下,台灣也沒有置身事外,已有8縣市自發性制定「淨零自治條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劉如意表示,地方政府需更了解在地產業結構,能與中央法規互補、強化政策延續性,妥善權責分工與資源整合,「但也急不得,重要的是過程社會溝通與回到地方願景與發展」。
2025-07-30國內首座「生物信用額度」示範區在花蓮,台大實驗林、元杉森林將投入淺山復育造林方法學研究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今年將以「自然」為主題,強化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正向價值。台大實驗林已攜手森崴能源子公司元杉森林,在花蓮壽豐鄉打造全台首個「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BioCredits)的示範場域,面積達97.77公頃,超前部署加入生物多樣性布局。
2025-07-29用酵素從廢棄鋰電池挖金!處鋰科技石墨烯製程減碳逾8成,打進石化、紡織與軍工市場
當全球電動車與3C產品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而來,一個隱形的危機正悄然堆積如山:廢棄鋰電池。根據環保資訊中心數據,2030年全球將有超過1,200萬噸的鋰電池退役,主要來自電動汽車的大量普及與汰換。這些被淘汰的能源載體,既是燙手山芋,也是潛在的城市礦山。
2025-07-28核三重啟公投》正反意見解析:成本、耐震、核廢爭議,4大QA一次盤點【分析】
台灣最後一座核能發電機、核三廠2號機已於5月17日停機除役,象徵台灣邁入「非核家園」,不料3天後,立法院於5月20日通過「核三重啟公投案」,為核三延役出現轉機,預計8月23日舉行公投,由人民決定核三的未來。
2025-07-25藍碳治理新契機,環境部通過「海草復育」、「紅樹林植林」減量方法學
藍碳是自然碳匯的重要來源,也是台灣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策略之一。環境部24日通過2項藍碳方法學,包括「海草復育」與「紅樹林植林」。海洋委員會指出,這不僅為藍碳發展提供科學依據與可行的操作指引,更是推動藍碳制度化的重大里程碑。
2025-07-25「沒有地球,沒有棒球」!中職攜環境部推永續賽事,李多慧化身循環推廣大使
兩天突破8萬人的中職明星賽昨日閉幕,21日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與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CPBL)會長蔡其昌共同簽署「愛棒球挺永續」合作備忘錄,中職未來將比照美國大聯盟設立「綠色球賽獎項」,打造更減塑、低碳、邁向淨零的永續運動賽事。
2025-07-252026年邁入台版CBAM元年!申報規劃時程出爐,比照歐盟納管6項水泥產品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7年正式實施,英國、美國也陸續推出碳關稅相關草案。為防止碳洩漏、維護產業競爭力,台灣版CBAM呼聲不斷,環境部長彭啓明昨(24日)也明定2026年將是「台版CBAM元年」。
2025-07-24「RE30就像綠電保險」!3大QA看懂台電低碳電力怎麼買、會衝擊電力排碳係數嗎?
台電在6月1日起首賣「RE30」低碳電力產品,協助補足企業的RE目標需求。台電業務處再生能源購售組組長陳建嘉表示,「RE30就像綠電保險,一個綠電安全緩衝帶」。無論企業向售電業購綠電,還是自發自用,都有可能面臨天災風險或是發電不足問題,屆時RE30商品就是補足最後一哩路的角色。
2025-07-23全球首座專供台積電風場,沃旭能源920MW離岸風場第一支風機併聯發電
台積電專屬離岸風電專案寫下新進度。沃旭能源今(23日)宣布,裝置容量達920MW(千瓩)的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首座風機,已成功併聯台電電網並開始發電,完成該風場商轉的重要里程碑。未來該風場所產綠電將全數供應台積電,支撐其永續製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