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亞太
2025-08-11
丹娜絲風災釀13萬片光電板、萬噸石綿廢棄物,2案場清理不力環境部再重罰
丹娜絲颱風7月初挾帶強風豪雨,120年來首度登陸嘉義,17級陣風造成萬噸石綿廢棄物與逾13萬片太陽能板受損。針對外界關注清理進度,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今(11日)在記者會指出,環境部自7月15日至8月11日共巡檢25座光電場,對未完成清除的業者累計開罰700萬元。
2025-08-11亞洲首個產業主導CCUS聯盟成立,攜手推動鋼鐵脫碳、跨境碳封存研究
亞洲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發展備受矚目,吸引多個跨領域企業攜手展開研究計畫。全球最大礦業商必和必拓(BHP)11日宣布,與鋼鐵及能源業大廠合作,評估在亞洲設立CCUS發展基地的可行性,期望助力鋼鐵等難減排產業加速實現脫碳。
2025-08-08離岸風電在地化里程碑:風睿能源、東方風能簽全台最長15年運維船舶合約
離岸風場建置期長,生命週期更達25至30年,期間船隻調度安排為關鍵。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風睿能源(SRE)今(8日)宣布,將攜手離岸風場建造及支援船舶東方風能,簽署一項為期15年服務合約,創下台灣離岸風電市場上最長年限相關合約記錄。
2025-08-08都市使用綠電攻略:看澳洲公寓、大樓、租屋族5個案例如何低碳節能又省錢
「電費自由」令人羨慕。在澳洲,1/3家戶裝設屋頂太陽能,再加上新政府的家用電池補助,獨棟住戶想實現「光電日不落」更加容易了。然而,高達六成的澳洲人被拒於低碳轉型門外,他們是租屋族、公寓或大樓住戶,那些住在擁擠城市的人們。
2025-08-07核三重啟公投辯論》清大葉宗洸挺核保障能源安全,曾文生質疑「安全無虞」如何落實
核三重啟公投預計將在8月23日投票,中選會在投票前舉辦5場意見發表會,首場7日登場,正反兩方就能源安全、核三安全進行激烈辯論。正方代表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認為,台灣為孤島電網,需要穩定的核電,才能確保能源安全;反方代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強調,核三重啟得經過嚴謹科學驗證跟作業程序,社會需要更多科學資訊佐證。
2025-08-06台鐵取得碳足跡標籤,今年9月起車票、官網分階段揭露碳排資訊
為響應國內2050淨零排放政策,台鐵公司積極推動減碳行動。台鐵5日表示,「自強號」、「莒光號」及「區間/區間快」3種車型的產品碳足跡,已完成外部查證,並於3月27日取得查證聲明書。
2025-08-06美國20%對等關稅對台灣企業永續發展的影響:企業如何透過策略提升組織韌性?
本文從永續顧問角度分析美國對台20%的對等關稅政策,將對企業ESG面向造成的影響、風險與機會(IROs);並提出「3R永續轉型心法」與「韌性導向的永續轉型框架」作為因應策略。讀者將了解在短期關稅衝擊下,企業若能透過組織韌性導向的永續策略重構,並堅定投入對組織具重大性的ESG主題,不僅能化危機為轉機,更能建立長期競爭優勢。
2025-08-06核三重啟公投》地質專家示警活動斷層、地層下陷風險:再怎麼補強也不敵板塊運動
核三重啟公投將在8月23日登場,地震帶上的核電廠安全問題備受關注。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王守誠表示,核三廠除了座落在斷層帶上,核三廠也建在泥岩上,已知台電長期監測地層下陷,指出泥岩無法負荷地表上的重大設施,為斷層外另一個擔憂。
2025-08-05全球塑膠公約日內瓦重啟談判,環境部:年底公布減量里程碑接軌國際
繼去年釜山談判破局後,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第二階段(INC-5.2)今(5日)於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會期兩週,目標是在全球塑膠污染問題上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指出,雖然各國在源頭減塑議題上意見分歧,但無論公約談判結果如何,環境部今年下半年仍將推出「一次用產品減量里程碑」,提出新的塑膠減量規劃。
2025-08-04核電延役申請草案預告,新增輻射與耐震審查!政院重申「3原則、2必須」把關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登場。立法院今年5月13日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核電廠可延役最長20年,核能安全委員會日前也預告將修正部分條文。根據修正草案16條,核電機組若要續運轉,台電要提出「再運轉計畫」,說明核電廠恢復至運轉期間的可營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