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CESSARY》碳市場分析師胡湘渝指出,在缺乏統一國際框架的情況下,航運減碳的步調取決於產業端。(圖片來源:iStock)
經過數日激烈談判,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於10月17日表決決定,將「淨零框架」(Net-Zero Framework, NZF)的討論延後一年。
「淨零框架」提出建立一套全球航運碳定價機制,高排放船舶將被課以罰金,相關收益則用於獎勵低排放船舶並推動減碳轉型。原本176個會員國預計在本次會議表決是否正式採納該框架,最終沙烏地阿拉伯提出延後動議,該提案以57票贊成、49票反對通過。先前表態支持淨零框架的中國,此次投票贊成延後決定。
環保組織Transport & Environment航運部主任Faig Abbasov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延後表決讓航運業漂流於不確定中。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Maersk)也指出,會議的結果讓產業減碳的進度受挫,並表示將觀察IMO未來如何推進框架的相關工作。
在這段政策空窗期中,產業該如何應對成為接下來的關鍵課題。《RECCESSARY》碳市場分析師胡湘渝認為,航運業減碳的長期趨勢未改變,航運公司若能善用這段時間整合數據、技術與燃料策略,有助於未來在政策明朗時率先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