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泥5月宣布正式通過SBTi 2030年1.5°C減碳目標承諾。(圖為亞泥新竹製造廠,來源:Taiwankengo,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建築業身為全球碳排放占比高達37%的排碳大戶,正面臨淨零減碳的壓力。台灣水泥、亞洲水泥兩大水泥雙雄積極布局低碳市場,亞泥是首家投入低碳水泥,第一家全數取得碳足跡查證的水泥企業,台泥則是東亞首家承諾SBT 1.5°C水泥企業,高碳排水泥業已展現積極的減碳作為。
亞泥投入資源再利用,減少水泥碳排放還增加公司營收
水泥業減碳重點在於低碳水泥,製造「熟料」為水泥生產製程中碳排放最高的步驟,生產熟料占比較低的低碳水泥,可以有效降低單位水泥排放。
身為台灣最早推廣低碳水泥的業者,亞泥自2011年開始推廣銷售獨家研發的「墁砌水泥」,每公噸可以降低16%溫室氣體排放,其中散裝墁砌水泥為753 kg CO2e/ton;2022年更推出低碳「卜特蘭石灰石水泥」,溫室氣體減量12%。
由於水泥的生產過程需要在攝氏1,300度以上的高溫窯爐中進行,且通常為不停窯的連續性生產,導致大量的化石燃料消耗及碳排。
為減少水泥業所使用的燃料,亞泥從2019年開始推動廢棄物資源化與再利用,先協助處理花蓮縣境內廢棄物、再逐步申請多項環保許可,將廢棄物轉化為水泥製造的替代原料和燃料。
根據統計,2021至2023年間,亞泥處理約108萬噸廢棄物和資源化產品,將廢棄物轉化為製造水泥的替代原料和燃料後,3年間減少約27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更為公司帶來營收,3年內增加4.3億元營收,並減少1.5億元的原料採購成本及2.9億元的燃料採購成本,總計省下8.7億元。
亞泥也於2021年通過科學減碳目標(SBTi),在去年超前達到2025年第一階段目標。根據亞泥的減碳計畫,初步瞄準循環經濟,降低熟料排放係數,生產低熟料比例低碳水泥,降低直接碳排放,中期將持續放大初期措施,開發新輔助性膠結材料應用在低碳水泥,後期也導入碳捕捉與利用技術。
台泥除了布局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也發展多元綠能跟綠電交易。(圖片來源:台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