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調適起步走3》極端天氣成新常態,零售、光電、半導體業靠氣象資料提升營運韌性

EN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iStock)

民間在氣候調適、氣候服務都有許多機會。(圖片來源:iStock)

每年都可能是餘生最涼夏天,2024年全球均溫已突破1.5°C警戒線,將伴隨更頻繁且劇烈的氣象事件。《RECCESSARY》推出「氣候調適起步走」專題系列報導,分析台灣的氣候調適政策路徑與挑戰,也為企業剖析,透過氣象資訊可把握的機會跟商機。

 

社會活動、經濟活動都與天氣條件息息相關,面對氣候變遷、極端天氣加劇,氣象也愈來愈難以預測。為強化營運風險管理,已有多家企業透過客製化的氣象資料,減少不可預測的氣象衝擊,《RECCESSARY》訪問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了解民間氣候調適的相關應用。

氣象愈來愈難預測,極端天氣成常態 

受全球暖化影響,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2024年度全球氣候報告」指出,2024年已經是175年以來最熱的一年,更突破了2023年的紀錄,每一年都將是餘生最涼的夏天。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市場開發與行銷部經理李知航表示,天氣型態跟過去越來越不同,過去的百年大旱已經縮短到3、5年經歷一次,颱風強度、降雨型態也越來越強,民眾更有感的高溫也加劇,顯示過去的氣候經驗越來越難以參考。

全球升溫對氣象與氣候產生極端的影響,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指出,經濟活動、社會活動80%以上都跟氣候條件有所連結,影響有形與無形的成本,產生新的不確定性、極端值與風險,本質上氣候即是科學問題。

在極端天氣成常態的背景下,「解讀氣象」成為企業避險的重點。李知航指出,氣象資訊不易解讀,要將降雨機率、溫度、濕度等公版資訊,轉換成不同產業客戶的語言,讓他們了解數字背後的含意或是需要展開的行動。

此篇為訂閱會員
限定內容
深入解析全球新能源和碳市場脈動,掌握產業趨勢的關鍵視角。
立即加入 RECCESSARY,解鎖完整文章與更多專屬內容,與淨零轉型同行。
立即加入會員,開啟你的國際視野
全台首個「綠電媒合平台」啟用!促進買賣方連結,鋪路CFE 24/7無碳能源
製造部門2030年減碳18%壓力大,鋼鐵、水泥業喊話政府加碼補助與採購誘因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