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一处屋顶光伏。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东盟6个主要国家的绿能使用率仅8%到9%,只有全球平均的一半左右,马来亚投资银行(Malaysia Investment Bank)近期报告认为,未来5至10年内东盟国家的上市公司,将大幅采纳绿能,尤其当全球降低碳强度(carbon intensity)的压力不断升高,东盟的企业可能透过提升营运效率及绿能使用,达到短期减碳目标。
马来亚投银针对全球1万5,803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其中22%的企业有揭露近3年的碳强度,也就是每单位收益的碳排量,而里头有625家企业维持稳定或下降。
如果样本范围缩小至东盟主要6个市场,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共962家企业,揭露比率为17%,其中维持稳定或下降的有118家。
马来亚投银分析师吉嘉(Jigar Shah)与尼拉(Neerav Dalal)表示,电池原料价格高昂阻碍大规模可替代能源方案发展,而保护或重建森林或沼泽地等解决方案,还需要更完善的监督机制并创造真正的价值,因此当均化能源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LCOE)降低时,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基本选项。
报告中还提到,2010年光伏发电的成本,比最低价的化石燃料还要高出710%,但前(2022)年已经比化石燃料便宜29%。
进一步分析东盟主要6国,仅7%的企业有提出可再生能源计画,其中以菲律宾企业最多,相较于欧洲企业有19%,美国及加拿大有10%,显示东盟企业脱碳脚步相对缓慢。
分析师表示,随着东盟国家在未来5到10年内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势必提高对脱碳议题的关注,并为可再生能源公用事业、资本财和电力传输带来商机,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拥有必要支出能力、技术以及智慧的情况下,能利用脱碳作为企业策略和成长的槓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