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電網寫新頁!最大陸域風場「孟松」寮國啟用,首個跨境風電案輸往越南

EN

寮國7月正式啟用「孟松風場」向越南出口風力發電。(圖片來源:中國電建)

寮國首個、東協最大陸域風力發電場「孟松風場」(Monsoon Wind Power Project)歷經超過10年的談判與交涉,終於在7月正式開始向越南輸電,宣示東協第一個跨境風電專案成功落地,也為東協電網(APG)與東南亞跨國電力交易立下新里程碑。

闖關長達10年,開發商跨越官僚體制重重考驗

孟松風場坐落在寮國及越南邊境,一共建置133支風機,總裝置容量達600MW(千瓩),主要透過新建電網將風電輸送到越南。發起計畫的泰國再生能源開發商Impact Electrons Siam(IES)營運長胡塔努瓦特(Nat Hutanuwatr)坦言,過程中無止境的紙本作業及微妙的外交流程,「就像在攀登一座又一座的珠穆朗瑪峰」。

胡塔努瓦特在接受《彭博》訪問時,回憶起第一次到越南國家電力公司(EVN)提案。他提到,EVN聽到要從鄰國進口電力,「他們看著我們,好像在說我們是瘋子」,而且要求IES必須取得越南總理及寮國國會的批准才能繼續推進計畫。

由10個成員國組成的東協,因為國家發展狀況不同且缺乏團體共識,難以實現大型合作計畫。在沒有任何跨國能源交易框架下,再生能源開發商必須自己想辦法處理各國技術規範與政治障礙。

除了IES,計畫主要股東還包括泰國能源巨頭曼差(Bangchak)旗下的再生能源公司BCPG、泰國鋼鐵製造商STP&I、菲律賓企業集團阿雅拉(Ayala)旗下能源公司ACEN、日本三菱商事(Mitsubishi)、寮國顧問公司SMP Consultation。

東協電網一共有18項互聯計畫,預計在2045年前完成電網串聯,但目前超過一半都還在初期規劃階段,工期最短2年,有些甚至沒有明確的完工日期。

延伸閱讀》跨國買綠電可行嗎?借鏡東協電網,看唯一多邊電力協議「LTMS-PIP」背後成功3關鍵

孟松風場坐落在寮國及越南邊境,一共建置133支風機,總裝置容量達600MW。(圖片來源:三菱商事)

缺乏一體化市場、電網規範,東協電網進展有限

東協能源中心(ASEAN Centre for Energy)能源與電力互聯部門經理納迪拉(Nadhilah Shani)指出,東協缺乏一體化區域電力市場,也沒有統一的電網規範,是目前擴大電網互聯的主要障礙。

馬來西亞身為今年東協輪值主席國,正積極推進東協電網進程,副首相暨能源及水務轉型部(PETRA)部長法迪拉(Fadillah Yusof)曾在7月中表示,各國針對東協電網藍圖的討論有良好進展,因此預計在10月能源部長會議上敲定細節後,明年就會開始實施。

而新加坡因為缺乏再生能源,也被認為有充足動機推進東協電網。主管能源與科技事務的新加坡人力部長陳詩龍(Tan See Leng)近期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提到,若東協電網完成串聯,可降低電力成本約3~4%,並同時促進各國經濟成長。而新加坡政府正在評估,陸地電網及海底電纜的經濟效益,作為之後擴大進口電力來源的參考依據。

資料來源:BloombergLaotian TimesMonsoonVietnam+Power China聯合早報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