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預估東協電網(APG)將促成更多跨境電力交易,進而帶動儲能發展。(圖片來源:iStock)
東協峰會落幕,主席國正式從馬來西亞交棒給菲律賓,今年的東協被認為跳脫過去只是握手拍照的象徵性意義,轉變成有行動方案及目標的實質性討論,特別是再生能源電力一體化市場的輪廓更加清晰且受到關注。《RECCESSARY》推出「東協能源跨大步」專題,從主辦國馬來西亞的領導力、東協電網(APG)的新發展、各國國家石油公司的減碳作為等面向,全面了解這個具有高度綠色經濟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
「我以為可能只有能源部長很積極,但實際上所有領導人都是如此。這些能源決策凸顯區域合作、一體化發展及能源轉型的重大進展,」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在東協能源部長會議上,大讚區域團結合作成果豐碩,通過東協電網強化合作備忘錄、東協電網融資倡議,加速電網基礎設施發展,將使東協成為清潔能源產業和技術中心。
升級版東協電網備忘錄,將確立單一窗口協調
東協電網(ASEAN Power Grid,APG)是馬來西亞今年擔任東協輪值主席的重點議題,成員國在安華的帶領下順利通過「東協電網強化合作備忘錄」(Enhanced MoU of the ASEAN Power Grid),儘管內容細節還沒正式公布,但外界普遍看好將加快各國電網串連的進度。
印尼智庫「印尼戰略與經濟行動機構」(Indonesia Strategic and Economics Action Institution)資深分析師Ronny P. Sasmita認為,東協電網能以一致性、有效率的方式運用多樣化的再生能源,且其意義甚至超越能源領域,是2015年東協組織成立以來,最實際的集體經濟整合試驗。
東協能源中心(ACE)的東協能源合作行動計畫(APAEC)與策略夥伴資深經理班尼(Beni Suryadi)透露,強化版合作備忘錄將授權東協能源中心,為東協能源發展的三個核心單位:東協電網諮詢委員會(Asean Power Grid Consultative Committee)、東協電力公用事業與監管機關(HAPUA)、東協能源監理網路(AERN)進行協調工作,預料將設立管理單位,作為法規、技術與投資諮詢的統一窗口。
東協跨國電力技術、法規、市場的對接相當重要,以目前唯一在運作的多邊電力協議「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電力整合計畫」(Power Integration Project,LTMS-PIP)為例,雖然新加坡政府早在2024年就已經延長電力進口許可,並將進口量提升至200MW(千瓩),但受限於多邊電力交易制度不完善,而遲遲無法敲定第二期合約。
LTMS-PIP主要是由寮國出口水力發電,經由泰國及馬來西亞的電網輸向新加坡。泰國能源部副常務秘書松坡(Sompop Pattanariyankool)在今年10月底證實,由於該國今年陷入政治動盪,使得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National Energy Policy Council)的成員隨著新政府上任而調整,導致借道該國電網所需的輸電費用討論延宕。不過,外界預期各國持續推展東協電網的態度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