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碳交所(Bursa Malaysia)15日舉辦碳市場論壇,大馬證交所執行長Dato' Fad'l Mohamed發表演說。(圖片來源:馬來西亞碳交所)
馬來西亞擔任今年東協輪值主席國,在氣候議題上表現積極,由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成立的馬來西亞碳交所(Bursa Malaysia)於15日舉辦碳市場論壇,以「東協共同碳框架(ASEAN Common Carbon Framework,ACCF)如何賦能區域氣候行動」為主題,邀請國際組織、產業人士進行分享,包括ACCF創始成員組織針對目前東協碳市場的供需、基礎建設、策略溝通與能力提供第一手觀察與建言。
碳議題逐漸受到關注,但對市場認知仍不足
為促進東協區域碳市場發展,馬來西亞碳市場協會(MCMA)在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上,與多個東協組織合作發起ACCF。馬來西亞碳市場協會主席Renard Siew表示,去年宣布推出ACCF後,該組織好像變成客服中心,許多人打電話詢問如何發行碳權,凸顯許多人仍不了解碳市場。他認為,目前東協碳市場就像在唱卡拉OK,每個國家處在不同發展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但首要能確保大家唱同一個調。
東協各國碳相關協會代表在COP29期間簽署合作協議。(圖片來源:馬來西亞碳市場協會)
泰國碳市場俱樂部(Thai Carbon Markets Club,TCMC)主席Gloyta Nathalang也發現,儘管過去一年碳排交易制度(ETS)愈來愈受到關注,但泰國碳交易沒有明顯成長,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大家對碳的認知不足,連帶拖累東協區域碳市場發展的進程。
從需求面出發,東協碳市場聯盟副主席Natalia Rialucky Marsudi認為,東協國家在強制性碳市場方面有顯著發展,包括與日本、中國的跨國合作、新加坡與泰國近期也簽署碳權協議;在自願性碳市場方面,她在今年紐約氣候週看到歐美買家仍高度重視碳權品質,而東協地區許多碳權計畫無法實現,背後原因是方法學未能取得國際認證。
新加坡綠色投資公司GenZero策略與發展部門總監Anshari Rahman提到,東協國家應該在國際框架中積極表達地區的共同需求,例如,「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將在接下來幾週內公布新版企業淨零標準,東協國家應該把握機會提供意見,制定對自己有利的淨零規則。
馬來西亞碳交所舉辦碳市場論壇,邀請東協共同碳框架(ACCF)成員組織分享。(圖片來源:論壇截圖)
業界呼籲財務支持、試點落地,展現東協一體化態度
印尼碳交易協會(Indonesia Carbon Trade Association,IDTCA)主席Riza Suarga將重點放在如何讓計畫落地。他認為東協國家要加速發展碳市場,應該有財務協調支持(Finanacal Aligment Support),以及強調碳權品質的試點計畫,而合作對象除了態度積極的新加坡,他還點名日本、韓國也相當要求碳權品質。
Gloyta呼應Riza的想法認為,東協應該可以自成碳市場體系,尤其目前新加坡是最主要的買家,而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有足夠供應量,但前提是必須符合各自的標準。Siew則補充表示,ACCF正在努力提升方法學標準,企圖扭轉東協部分國家碳權計畫品質不佳的印象。
菲律賓是下一屆東協輪值主席,預料將接手持續擴大ACCF,非營利組織Aboitiz Foundation主席Ginggay Hontiveros-Malvar認為,儘管菲律賓的強制性碳市場還未成形,但在全球淨零潮流下,菲律賓也必須得參與其中。她預估,菲律賓接手後將擴大發展東協自願性碳市場,包括增加碳權供應,提升市場基礎設施及碳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