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水泥窯日處理破百噸花蓮垃圾,轉廢為能大解密

加入收藏

(圖片來源:台泥)

台泥花蓮和平廠的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正式啟用。(圖片來源:台泥)

台泥花蓮和平廠的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RRRC)今(27日)正式啟用,為全台首座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示範場域,同時也結合人文博物館「鸚鵡螺博物館」,將開放民眾預約參觀。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5~6年前台泥說要打造一個社會無感、兼具美感與觀光的廢棄物處理廠,如今可以說是成功交卷了。

關鍵設備「氣化爐」,降低廢棄物、戴奧辛排放量

再生資源利用中心(RRRC)自2023年7月到試運轉至2025年8月,根據與花蓮縣府簽訂BOO(興建、營運、擁有)條例以及環評承諾下,目前只處理花蓮生活垃圾,每日最大處理量為200噸,年處理量上限約為5.6萬噸。

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營運團隊優先招募當地社區居民,扮演監督的力量。目前15名成員中有12人設籍在地和平村,11位為原住民

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營運團隊優先招募當地社區居民。目前15名成員中有12人設籍在地和平村,11位為原住民。(攝影:莊閔茜)

RRRC跟一般焚化爐的差異在於,其中的關鍵設備「氣化爐」。氣化爐的獨特之處在於「不會合成戴奧辛」,水泥製程中會產生許多高鹼性生料粉,可捕捉生成戴奧辛所需的「氯」,因此RRRC廠的戴奧辛排放量僅為焚化爐排放標準的十分之一以下。

同時兼具循環經濟的效益。氣化爐在500多度的環境下進行「不完全燃燒」,將固體垃圾轉化為可燃性氣體(如一氧化碳、甲烷等),熱轉換效率可達37%,最終送到水泥窯作為替代燃料,減少3%煤炭使用量。一般焚化爐溫度則到900~1000度的完全燃燒。

雖然氣化爐必須在水泥窯正常運轉時才能運作,但氣化爐可完全消化利用垃圾,不會再產生需要處理的廢棄物。相較之下,一般焚化爐每處理1噸垃圾,會產生約200公斤底渣,仍需後續處理。

其中「底渣」與「灰燼」是垃圾焚燒後常見的廢棄物,但在RRRC廠底渣僅剩下6%且可用於水泥製程,氣化後的灰燼也能變成水泥原料的一部分,具有資源再利用的效益。

台泥表示,RRRC至今已協助花蓮處理逾8.2萬噸生活垃圾,紓解垃圾囤積與環境壓力。透過將垃圾轉化為水泥製程的替代燃料,和平水泥廠煤炭使用量減少3%,同時減碳逾4.3萬噸,並避免約4千噸因掩埋產生的甲烷排放。

透過景觀窗可以看到處理場內部。(攝影:莊閔茜)

透過景觀窗可以看到處理場內部。(攝影:莊閔茜)

事業廢棄物變身「透水混凝土」,應對極端氣候

台泥在2025年取得台灣首張水泥廠建築廢棄物處理執照,可以合法協助處理花蓮地震後產生的營建廢棄物。張安平表示,4月至今已經在花蓮廠接收並處理約6,500噸營建廢棄物。

所謂營建廢棄物,為建築物新建、拆除、裝潢及修繕施工中所產生的事業廢棄物。台泥表示,目前採取被動接收的模式,不會主動到市場上收集,但若建商等業者有需求並將廢棄物送到花蓮廠,就會協助處理。

台泥將廢棄混凝土轉化為再生混凝土粒料(RCA),可藉此打造海綿城市,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張安平表示,當每次降雨量越來越大,城市需要新方法來解決強降雨帶來的排水問題。

張安平點出,透水水泥的成本不會比任何其他現有的工法更貴,因此不會增加營建成本。不過仍需政府主動採納跟支持,目前透水混凝土僅能應用在道路等,張安平表示,營建廢棄物依法不准進結構體(建築),但法規重點應放在材料的「強度」是否達標,而非硬性規定成分,可能因此限制循環經濟發展。

張安平觀察,許多承包商為了讓透水磚能夠平整鋪設、順利通過驗收,會在磚塊底下先鋪一層不透水混凝土來整平,反而失去透水的意義,因此後續仍須透過監管,確保落實正確工法。

張安平親自拿水桶倒水,示範以營建廢棄物製成的透水混凝土道路,吸水能力明顯,能減緩熱島效應因應極端氣候

張安平親自拿水桶倒水,示範以營建廢棄物製成的透水混凝土道路,吸水能力明顯,能減緩熱島效應因應極端氣候。(圖片來源:台泥)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