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亞太永續醫療論壇》打造綠色醫療價值鏈,邁向淨零與氣候韌性

CSRone2025亞太醫療永續轉型論壇

醫療體系如何在確保病患安全的同時,推動淨零轉型?「2025亞太醫療永續轉型論壇」首場以「氣候韌性的關鍵力-綠色醫療價值鏈」為題,聚焦醫院減碳、供應鏈管理與跨界合作策略。論壇邀集衛福部、醫療、製藥與金融界領袖,分享從碳盤查、臨床行為到綠能導入的實踐經驗,並探討如何克服範疇三排放挑戰,打造兼顧健康、安全與永續的醫療價值鏈。

「2025 亞太醫療永續轉型論壇」首場以「氣候韌性的關鍵力-綠色醫療價值鏈」為題,聚焦醫療體系如何在確保病患安全的同時,推動淨零轉型與韌性治理。論壇邀集衛福部、醫療、製藥與金融界領袖,共同探討策略性管理,降低範疇三排放,打造永續且具韌性的綠色醫療價值鏈。

論壇由馬偕醫學院高齡福祉科研究所申永順副教授主持,他指出,台灣醫院雖啟動永續行動僅五年,但已展現顯著成果。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自 COP26 將醫療納入氣候議程以來,COP28 設立「健康日」、COP30 更將發布「貝倫健康方案(Belém Health Action Plan)」,顯示全球健康體系永續化已勢在必行。申教授並指出,醫療邁向淨零須克服三大挑戰:電力穩定與病患安全、醫療系統的健康調適責任,以及範疇三供應鏈碳排的複雜性

馬偕醫學院高齡福祉科研究所申永順副教授

馬偕醫學院高齡福祉科研究所申永順副教授 指出,雖醫療產業起步較晚,但近五年已快速追趕,成為永續轉型的重要推力。(圖片來源:CSRone 永續智庫)

本場論壇邀請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頤德事業群暨亞太商業策略開發執行副總陳建佑進行專題演講,並邀請衛福部臺北醫院院長鄭舜平、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主任委員游依頻與玉山銀行永續金融部協理張智凱參與座談。

永續轉型:以價值為導向的綠色健康照護

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以「氣候與健康的悖論」為題指出,醫院以救人為使命,卻因醫療行為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形成「治療病人卻傷害地球」的矛盾。以氣候變遷導致登革熱疫情北移為例,將引發醫療需求與碳排同步上升,陷入惡性循環。

他指出,全球醫療體系約占碳排總量 5.2%,醫院是最大排放源。手術室、洗腎室與空調系統皆為高排放熱點,減碳應從臨床行為、能源效率與耗材管理著手。挑戰不在技術,而在觀念轉變,唯有提升醫療人員的永續意識,低碳轉型才可能落實。例如,一場白內障手術碳排可達 7.5 至 37 公斤,取決於麻醉與耗材選擇。

林名男強調,藥品與供應鏈是減碳主戰場。英國研究顯示,定量吸入劑(MDI)占基層醫療碳足跡 22%,改用粉劑型吸入器(DPI)可大幅減排。台灣則將於 2026 年起要求醫學中心完成碳盤查,並逐步延伸至供應鏈與健保採購體系。

他進一步指出,醫療減碳兼具健康與經濟「共益」。預防醫學能減少高耗能治療與低價值醫療,同時降低排放與成本。部立醫院推動「一週一蔬食」、智慧藥局與環保採購制度,也展現永續實踐效益。

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

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 林名男表示,醫療碳揭露將成全球趨勢,及早行動者更具競爭優勢,期盼醫療體系帶動長照與公共衛生,共創低碳健康未來。(圖片來源:CSRone 永續智庫)

綠色醫療價值鏈的轉型:醫療機構的「雙重角色」

頤德事業群暨亞太商業策略開發執行副總陳建佑指出,醫療產業正面臨「雙重角色」的挑戰,一方面守護民眾健康、強化醫療韌性;另一方面也必須面對自身高碳排與廢棄物問題。以台灣多山多颱風的環境為例,醫療體系既是災後防線,也是重大排放源。

陳建佑表示,醫療機構推動減碳不必一次盤查所有範疇,而應聚焦具「重大性、可減量性與資料可得性」的項目,循序建立永續策略。他分享英國與歐洲經驗指出,醫療永續轉型普遍面臨三大挑戰:臨床與採購流程的變革阻力、供應鏈韌性的重組,以及能源與廢棄物管理壓力。

歐洲各國積極以創新因應,例如開發耐熱藥物以減少冷鏈需求、推動分散式電網強化災害應變,及改良醫療包裝、採用可重複使用器械等,以兼顧品質與減碳。他提到,可重複使用的手術刀具雖在清洗階段增加碳排,但使用三次以上即可達成減碳效益,顯示「技術創新與臨床實務須並行」。

他同時指出台灣醫療永續的五大盲點:過度依賴設備升級、缺乏範疇三策略、忽略醫療安全、決策缺乏臨床參與,以及短期導向思維。陳建佑強調,綠色醫療的核心在於「以永續為導向的治理與價值創造」,建議以「財務節省+韌性提升+永續聲譽」為目標,建立系統性治理架構。

頤德事業群暨亞太商業策略開發執行副總陳建佑

頤德事業群暨亞太商業策略開發執行副總 陳建佑呼籲,政府與企業協作,透過制度創新與政策引導,打造兼顧健康、安全與永續的醫療價值鏈。(圖片來源:CSRone 永續智庫)

台北醫院以雙軸轉型推動綠色醫療,實踐健康與地球共好

衛福部臺北醫院院長鄭舜平於論壇分享永續實踐成果。該院自 2023 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來,以「綠色轉型」與「數位轉型」雙軸並進,透過教育訓練、ISO 管理及全員參與,建立永續文化,並榮獲「永續報告書白金獎」,成為國內首家獲此殊榮的醫院。

臺北醫院已完成範疇一至二碳盤查,年碳排約 13,000 公噸,並據此推動減碳行動。臨床端導入可重複使用手術器材、停用高碳排麻醉氣體、建置智慧藥局與無紙化流程,提升醫療效能並減少資源浪費。設施端則汰換節能空調與照明、設置太陽能與電動車設備,並推行雨水回收與廢水再利用,打造循環醫療場域。

此外,醫院響應「地球關燈一小時」、「國際無車日」等行動,推動綠色通勤、蔬食飲食與二手循環市集。目前已與 306 家供應商簽署永續合作承諾,共同實踐「One Health」理念。鄭舜平表示,臺北醫院將持續深化永續治理,讓醫療同時守護人類健康與地球未來。

國際藥廠以永續創新助攻醫療減碳,IRPMA:攜手打造綠色供應鏈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主任委員游依頻表示,國際藥廠是推動全球淨零與綠色醫療的重要力量。IRPMA 由歐美與日本四十餘家藥廠組成,致力於研發創新與永續治理。

她指出,藥品製造與運輸約占醫療體系碳排三成,各大藥廠正以產品生命週期思維減碳,包括綠色設計、節能製程與包裝回收,八成以上會員承諾 2040 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物流端導入 AI 管理、改採海運與電動車配送,並推動碳足跡透明化與循環包裝。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主任委員游依頻

IRPMA 也深化與台灣合作,開展逾千件臨床試驗,五年內引進 21 項創新藥品。游依頻強調,國際藥廠將以「永續、創新、合作」為核心,成為台灣醫療體系的綠色夥伴,共創低碳永續未來。(圖片來源:CSRone 永續智庫)

醫療產業減碳挑戰與金融支援策略

玉山銀行永續金融部協理張智凱指出,醫療院所在推動減碳時,雖能掌握範疇一與二(院內直接與能源間接排放),但範疇三供應鏈碳排占比高達 75%,資料蒐集與管理最具挑戰。

他以英國 Newcastle 醫院為例,該院自 2019 年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後,歷經六年持續動員全院及供應鏈,才逐步掌握 75% 的碳排數據。張智凱指出,歐美醫院因主要能源為天然氣,減碳相對容易,反觀台灣,設備更新雖提升效能,卻也增加耗能,未來需依賴綠電與新技術驅動淨零轉型。

他強調,金融業可運用跨產業經驗與資源,協助醫院建立供應鏈碳管理、導入綠能與能耗監測,並提供中小企業融資與技術方案,打造醫療、產業與金融的合作生態,共同推進減碳與永續發展。

玉山銀行永續金融部協理 張智凱

玉山銀行永續金融部協理 張智凱指出,金融業可運用碳融資與能源管理的專業,協助醫療院所建立永續且具韌性的綠色價值鏈。(圖片來源:CSRone 永續智庫)

聚焦醫院綠色轉型與系統性減碳策略

在「2025 亞太醫療永續轉型論壇」綠色醫療價值鏈座談中,與談人聚焦醫院淨零轉型的挑戰與合作契機。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指出,推動醫療永續關鍵在提升領導力與同仁的永續意識,促進臨床、護理及行政團隊協作落實行動;頤德事業群陳建佑副總強調,減碳不應侷限於工務部門,需整合臨床行為、供應鏈、政策與資金,建立全院及外部夥伴共構的永續生態。

衛福部臺北醫院鄭舜平院長則分享化阻力為助力是關鍵策略,透過政策溝通與共識建立,將永續目標融入既有管理制度,納入KPI,推動文化內化與具體成果,方能形成長久影響;而 IRPMA 游依頻主任委員建議,台灣可藉亞太平台引進國際醫療永續經驗,促進公私協力與供應鏈減碳;玉山銀行張智凱協理提出以「金融槓桿購買力」帶動供應鏈減碳,呼籲金融與醫療攜手推動產業淨零。最終與談人一致認為,醫療氣候韌性不僅關乎環境,更關乎社會安全,唯有從臨床行為、能源管理與採購制度同步推動,加上跨界合作,方能實現真正的綠色醫療與永續轉型。

主持人申教授最後總結:面對永續淨零的未來,我們責無旁貸,讓醫療產業不僅是救人的產業,更是守護地球永續最大的力量來源。

本文作者:頤德國際事業群 ESGCom 資深顧問 鍾筱敏

亞洲最大永續展9月登場!百大單位齊聚,一同成為永續變革的力量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